新疆文旅:喀纳斯景区推进“四个改善”报道之六 “四个改善”塑造“新喀纳斯”

新疆文旅:喀纳斯景区推进“四个改善”报道之六 “四个改善”塑造“新喀纳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16 11: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青山更加壮美,初心愈加鲜红。新疆喀纳斯景区从7月开始全力推进“四个改善”,攻坚不满百日,已然容光焕发,由表及里发生大变。

目睹自治区、地区领导扑在一线、夙夜在公推进“四个改善”,景区党员干部“事不过夜”之风蔚然兴起,“追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信念更加坚定。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加快推进一大批民生项目建设,投入700万元在建、新建6处生态停车场,增加3682个停车位,缓解游客停车难问题;投入86万元建设阿克布拉克卫生室、续建禾木乡卫生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投入757万元建设黑流滩加油加气充电站,解决游客加油难问题;投入200万元新建白哈巴幼儿园校舍,解决幼儿入园条件差问题;投入2600万元新建吉克普林草原牧民定居点等处电力设施,解决牧区用电不足问题……抓住“四个改善”带来的机遇,景区从群众和游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办实办好了一大批“多年想办该办而未办成的事”。

“更加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景区各族群众身上。”禾木村第一书记马德特说。喀纳斯景区地处祖国西北边疆、阿尔泰大山深处,与哈、俄、蒙三国接壤,最大的行政村禾木享有中国最美古村落之誉。各族村民眼见阿禾公路、铁贾公路、禾美公路、一天天延伸,吉克普林滑雪场雏形初现,都在热烈谈论每天发生在身边的变化,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度参与旅游,分享乡村全面振兴带来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愈加浓烈。禾木黑蜂合作社负责人切肯说,将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我们决心打响“中国黑蜂之乡”的招牌,让禾木黑蜂蜜甜蜜全中国!

景区将“四个改善”进程作为鲜活案例紧紧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感恩知恩报恩”群众性主题活动,探索“木屋宣讲”,让党的光辉照进每个家庭,照亮每个农牧民的心,进一步激发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朴素情感。

景区探索“木屋宣讲”,由领导干部、草根群众等组成的宣讲小分队向宣讲对象提出“五个为什么”,即:禾木人为什么这么富、禾木景为什么这么美、禾木情为什么这么纯、禾木路为什么这么宽、禾木心为什么这么红。各族群众很容易理解这些接地气的提问,都懂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这些问题,都是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带来的,都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带来的,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的。

景区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张银蓉说:“边疆各族群众通过这样的宣讲,深深懂得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爱党爱国的情感更加深厚,振兴乡村的热情更加炽烈。”

天翻地覆慨而慷,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着跨越式发展的喀纳斯景区,视野也从“阿勒泰的喀纳斯”“新疆的喀纳斯”拓展到“中国的喀纳斯”“世界的喀纳斯”。“四个改善”给予喀纳斯历史性发展机遇,“新喀纳斯”定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拥抱、回报自治区党委对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关照!(李大标)(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