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家引“螨”入室 “以螨治螨”落地昌吉

福建专家引“螨”入室 “以螨治螨”落地昌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23 19: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释放捕食螨的时候,每一行要有一点间距,头留一点尾留一点,中间稍微有点间距的,从上往下撒,因为这个里边有很多的捕食螨,小小的,它有卵、幼螨,还有成螨,它会在我们洒下以后,它会沿着四周上下,它会去寻找它的食物。”8月20日,在新疆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来自福建省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许玲一边把伴有麸皮的捕食螨均匀的撒在黄瓜叶上给农户示范,一边给佃坝镇土梁村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种植户讲解捕食螨的防治技术和投放要求。

援疆干部福建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许玲介绍说:“我们在对黄瓜进行采样的时发现,红蜘蛛危害非常严重,从六月份到十月份又是高发季节,严重时还会发生从卵到成虫的重叠危害,引进捕食螨后采取“以螨治螨”的生物技术,会起到很大的防治作用。”

据了解,捕食螨是一种以红蜘蛛、锈壁虱等植物叶螨为主要食物的一种杂食性益螨,由于个头小,肉眼无法看到,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的样子。“以螨治螨”是福建省农科院的一个以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成熟技术,已经在全国其它20多个省市应用,对蔬菜、果树等防治红蜘蛛都有成功应用。许玲:“我们发挥技术特长,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把福建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引进到昌吉,在温室大棚里,我们看到黄瓜、辣椒等作物的红蜘蛛危害严重,由于虫口的基数很大,难以彻底的防治,所以我们特地申请了这个项目,对昌吉市的设施蔬菜红蜘蛛进行生物防治。”

大棚种植户崔新军有种植20多年蔬菜的经验,通过多年实践,他尝到了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甜头,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逐年也在升提升,收入也增加了,这次从福建引进的“以螨治螨”的生物防治技术,他早早就报名,把自家的地当做示范田,这次投放捕食螨,他学习的格外认真。崔新军说:“用虫吃虫、以虫灭虫,全程生物防治,实现农残留零,农户用这技术又省工又省钱又省力,非常感谢这个援疆的农业科技人员。”

为进一步提升昌吉市设施蔬菜质量安全,昌吉市设施蔬菜红蜘蛛生物防治项目,由福建泉州援疆资金出资10万元,由福建农科院专家进行对接和技术指导,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园艺工作站)具体实施。该项目于今年6月申请实施,目前,已经在昌吉市佃坝镇、二六工镇的30个大棚投放,每个标准棚投放补食螨25万只,共投放750万只。

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园艺工作站) 高级农艺师 马巨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在基层开展这个大培训,推广新技术,在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设施农业上、葡萄产业上普及、推广零农残技术,为昌吉州优质农产品生产起好头,为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发挥技术引领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今年福建援疆干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受援地做的一件惠民实事。”(刘华)(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