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在兵团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眼下正是农忙的季节,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224团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二连的职工刘福春正忙着在自家的果园里除草抹芽,脸上写满了丰收的憧憬。
十四师昆玉市224团2连职工刘福春说:“因为我们施的有机肥比较多,枣子长势喜人,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为了提升红枣的品质,十四师昆玉市通过统一优化树种、种植技术培训等方式,将过去不规范的枣园进行优化升级,实现全师红枣“量”产向“质”产的转变。
兵团十四师昆玉市224团2连茉语凡合作社负责人陈宏说:“管理的好的,它的产量也好,质量也好,卖的价格也好。”
团场在提质增效的同时,还鼓励职工成立种植合作社,陈宏就是2连茉语凡红枣种植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兵团十四师昆玉市224团2连茉语凡合作社负责人 陈宏说:“按照标准园的要求,成立了“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增加有机肥、农家肥来提高红枣的品质,现在我们的品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预计今年每亩红枣达到2000元的效益。”
“小生产”进入“大市场”,从单一生产到产业发展,十四师昆玉市农工专业合作社呈现了质的提升。如今的茉语凡合作社,已由最初的几个社员发展到66个。2020年,茉语凡合作社产值达上千万元,利润达100多万元,社员人均分红1.2万元以上。在昆玉市,这样的合作社有144家,涵盖种养殖和农业服务等多方面。注册资金25981.8万元,带动3217人增收致富。
兵团十四师昆玉市224团和泰新区职工 努尔买买提·阿卜杜拉说:“我来到这学会了红枣管理、栽培技术,还有了一份工作,我和妻子两个人每个月工资6000元,节假日还有奖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了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24团还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电子商务协会,免费开展电商培训,无偿开放共享直播间。连队的职工、合作社、企业可以自主通过快手、抖音等电商平台对自家的农产品进行销售。仅2020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的红枣、核桃、肉苁蓉等15个品类的农产品就达到5000吨,产值3800万左右。
兵团十四师昆玉市224团4连职工杨亚芬说:“现在我们红枣销售途径更广泛了,不再是单一的收购,我们也可以经过网络平台卖到全国各地,让我们也有更大的干劲,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如今,新一代的兵团职工也在继续努力奋斗中,除了种植红枣外,还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设施大棚种植。目前,仅种植的设施大棚达到1345座,上半年蔬菜产量达2115吨;育苗产量517万株,产值206.6万元。新建2000亩“数字果园”,与“生态休闲、采摘体验、农垦文化”相结合,形成以菜、果、菌、畜为主,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设施农业综合区。
兵团十四师昆玉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赵俊卿说:“下一步在产业振兴方面,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养殖、蔬菜、中药材、牧草等五大基地,并依托“五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宽职工群众增收渠道,将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十四师昆玉市打造成南疆宜居宜游宜业的“新高地”。( 卢瑛,阿巴拜克,陈常娇)(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