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提红色教育基地 打造“体验式”党史学习

阿瓦提红色教育基地 打造“体验式”党史学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01 11: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百年风华,历久弥新。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开辟党史教育新航道,创新党史教育载体,推动主题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阿瓦提县按照“三结合”原则,打造阿瓦提县“红色教育基地”,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厚重氛围,打造“体验式”党史学习模式,不断汲取奋进力量,全面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阿瓦提县巴格托格拉克乡党史陈列馆隶属于巴格托格拉克乡,由该乡基层党建办负责馆藏资料的征集、保管、展陈等工作;承担场馆展览、宣传教育和交流合作等工作;提供党史学习、党员教育培训等红色教育工作。

基地以党的历史大事记、社会发展历程为主线,主要分为“重走长征路”“党史教育基地”两个区域,均为纯公益性免费场所。

“重走长征路”位于巴格托格拉克乡卡尔库杰克村,路程总长19216米,总占地面积约300㎡,沿线共设有“共产党的建立和壮大、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建设时期”四大篇章以及“十大精神”墙画彩绘,意在展现我党从建立之初至今日在历史长河中所涌现的革命先烈、时代楷模、伟大精神。

“党史教育基地”地处卡尔库杰克村一组86号,总占地面积205㎡,设有党的光辉历程、抗争与探索、共产党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进中的阿瓦提、宪法、民法典等8个展块,在展厅外围设有200㎡的红色剧场。基地的工作人员创新党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采取文艺表演的形式进行党史教育。

教育基地中有众多讲解员,其中有一名最年长的讲解员,他身穿当年作战的绿色军服,胸前挂满勋章,热情地和前来参观党员干部分享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故事向人们展现一个红色家庭的传承,一个军人的风采,一个老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他就是对越自卫战退役老兵罗庆宝。

老人出生于四川的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党员老兵,老人幼年时生活艰苦,颠沛流离。但他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身为中国男儿,应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无私奉献。于是罗庆宝老人在1978年毅然投身军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保家卫国。在战场上,老人奋勇杀敌,无私无畏,先后荣立三等功,获得奖励三次,荣获神枪手、神炮手、技能能手、优秀革命军人等称号。战争结束后,老人本着不给国家添麻烦的原则默默退伍,回到家乡。退伍后,老人的父亲动员来新疆,建设边疆,继续为祖国的事业出一份力,这一来就是一辈子。

扎根新疆后,老人先后担任村干部,民兵队长等职务,在不同的岗位,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

老人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坚守,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无论在任何岗位上,他都艰苦奋斗,服务人民。

谈起过去的事情,老人时常眼含泪水,特别是讲起有关家庭和战斗的故事,老人家经常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时常使得在场的观众红了眼圈。

罗庆宝老人说“我现在做义务讲解员的这份工作,我非常喜欢,我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当初的历史,了解到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的来之不易,我现在老了,别的工作也干不动了,每月拿着国家的退休工资和补贴,生活非常富足,所以我要继续发挥我的余光余热,为人民做一些事情。”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阿瓦提县“红色教育基地”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采取图文并茂与文艺汇演的形式,使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其中,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一系列“体验式”学习中体会初心与使命,凝聚思想共识,增进文化认同。

红色教育基地自开放以来,共有来自县内和毗邻阿拉尔市的党员干部群众1400余人前来开展活动。(王宇龙)(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