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坐标新疆喀什。继4月30日救治新疆和田断臂儿童,7月1日,为救一名因车祸受伤的旅客,南航再次上演爱心接力,拖回飞机、二次开门,用一场跨越千里的紧急救援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内涵,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由新疆喀什飞往乌鲁木齐的CZ6806航班,承运一名眼部受伤旅客,预计落地时间为20:10,机位104机坪,请各单位注意保障。”7月1日18:51,南航新疆枢纽控制中心发出特殊航班保障通知,要求地面各保障部门全力配合。
时间倒回51分钟前。
18:00,由喀什飞往乌鲁木齐的CZ6806航班按计划已推出廊桥,等待指令起飞。此时机组接到喀什机场通知:一名眼部受伤旅客需紧急前往乌鲁木齐进行救治。18:07,远在乌鲁木齐的南航现场运行中心向机组下达了“拖回廊桥 二次开门”的指令。类似的场景再次上演,地点由和田换成喀什,而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
事实上,这并不是当天喀什飞往乌鲁木齐的最后一个航班。数据显示,当天南航共有7个航班执行喀什-乌鲁木齐航线,除时间接近的CZ6806外,还有更晚一点的CZ6808以及CZ6802。“为了保障旅客生命安全,我们分秒必争。”南航喀什基地经理贺蕾介绍道。
得益于完备的保障方案以及与喀什机场、塔台的完美配合,整个保障环节十分顺畅。18:05,南航喀什基地协调喀什机场为旅客一行三人办理值机手续;18:08, 喀什机场开辟安检绿色通道;18:10 ,航班拖回;18:12,二次开客舱门;18:15 受伤旅客一行登机;18:17 二次关客舱门;18:18 航班二次推出;18:25,航班顺利起飞。
“有一位生病的旅客急需乘坐本次航班前往乌鲁木齐进行救治,飞机将拖回停机位,对于由此给您生活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做完简要的客舱广播后,当班乘务长谢青对乘务组内部分工进行调整,协调旅客预留出了宽敞的空间,准备好了枕头、毛毯等物品。待与地面工作人员交接后,她搀扶着受伤旅客,一步一步引导着走到提前准备的位置。虽然没有随行医生,但幸运的是,乘务组通过客舱广播找到了三位医生旅客,大家都表示如果空中有需要,他们会立即协助。
远在乌鲁木齐的南航现场运行中心,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每一个保障环节。19:03,工作人员通过卫星电话联系机组,了解旅客身体状况以及是否需要地面援助;19:10 ,机组反馈旅客需要更快的场内救护车;19:12,南航协调乌鲁木齐机场将104号机位改为103号机位。同时,机场场内救护车也将提前抵达,确保旅客可以第一时间被转运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救治。
20:06,航班顺利抵达乌鲁木齐机场。据南航现场运行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得益于空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整个航班不仅没有延误,甚至比原计划时间还提前了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