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的奉献去实现中国梦 用无悔的青春传承石油魂 —记“石油工人心向党·一号井再出发”媒体开放日

用坚守的奉献去实现中国梦 用无悔的青春传承石油魂 —记“石油工人心向党·一号井再出发”媒体开放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6-29 09: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乌鲁木齐6月29日讯(记者毛卫华) 6月25日-26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举行“石油工人心向党·一号井再出发”媒体开放日活动,走进新中国的第一大油田并深入了解中国第一大油田的辉煌发展历程,感受石油人为祖国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石油精神。

此次开放日活动媒体记者先后走进克拉玛依一号井、油气储运公司总站、101窑洞遗址、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区五区党支部、勘探开发研究院地址陈列馆、新疆砾岩油实验室,了解油田“石油精神”,与油田科研专家、一线工人、老一辈石油人互动交流。

图:克拉玛依1号井继续流淌着工业原油,也成为克拉玛依的旅游景点。毛卫华 摄影

走进克拉玛依一号井,新疆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范大平介绍到,1955年7月6日开钻,井深626米,10月29日完钻喷出工业性油流,日初产原油3.7吨,成为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唱响了共和国石油工业第一曲壮歌,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资料图:摄影毛卫华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第一代石油人以“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决心意志让现在的克拉玛依石油成为国内原油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和稳疆固边的主力军。

在101窑洞,土坯房,木头窗,小小屋里一张床,墙上糊着旧报纸,对面放着行李箱,各个房间布局形式统一,一连几排的窑洞,很难看出有什么区别,展馆里许多老物件,都来自于职工捐赠,羊皮袄、藤条编织的头盔、搪瓷脸盆等。每一个细节的还原,也时提醒后辈,珍惜当下。

84岁的老一辈石油人冯义,1958年,部队转业时碰到石油学院招学生便从河北老家来到克拉玛依。“当时要先坐火车到甘肃,再坐敞篷汽车到克拉玛依,那时候的“搓板路”,车一开尘土飞扬后面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刚来时住过窑洞、地窝子,喝过雪水,住的帐篷也经常被风刮走,有时一觉醒来只有身上裹着的棉被,嘴里,鼻孔里全是沙土。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每次干起活来总不觉得累,越干越有劲。”84岁老一辈石油人冯义讲述了那段艰辛而又难忘的峥嵘岁月。

“我们现在是三代人坚守着这块石油土地,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及孙女、孙女婿也都在石油上工作”,老一辈石油人冯义六十年来在石油的坚守,让后辈也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

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靠着“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铿锵誓言和“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一直奉献着。

记者来到采油作业五区,据了解采油作业五区成立于2002年3月,承担稠油开采任务,辖区油井1678口,年产油量30多万吨。

辖区里的1678口井的成功投产是石油工人日以继夜的坚守,据采油作业五区党支部书记杜新民介绍,一口井的维护正常情况下花费十几分钟,走完一条线路至少有一万多步,每天两个来回两三万步也成了习惯,在这样高强度的磨损下靴子一月一换变成了家常便饭。

石油工人们的奉献为克拉玛依油田结下一个又一个“硕果”。

克拉玛依油田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长子”,不仅大力援助国内各大油田的开发建设,而且助推了克拉玛依石油城的诞生、发展、繁荣和稳定。2002年,新疆油田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2008年,建成中国第一个数字油田,并创造原油产量28年箭头向上的全国记录。2020年原油产量创造历史新高,成为国内原油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和稳疆固边的主力军。65年来,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亿吨、天然气储量1700多亿方,先后开发建成油气田33个,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近4亿吨、天然气近900亿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克拉玛依油田的现在的成功除了自身条件的优越,还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技术;2012年建设储运技能大师工作室,新疆油田公司将工作室基地设于总站,这个工作室也是新疆油田公司首家命名的技能专家工作室,本着服务生产现场、开展油气储运技术攻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储运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为发挥高技能人才优势解决生产现场难题,提升创新能力,在员工队伍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新疆砾岩油藏实验室,据介绍,砾岩油藏是新疆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油藏类型,克拉玛依砾岩油藏是我国重要的产油区域之一。

媒体记者在砾岩油藏实验室参观采访 徐志远 摄

新疆砾岩油藏实验室主任靳军告诉记者,为给新疆油田原油稳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他们团队自主研发了新型高压反应釜,就像“榨花生油”通过新技术把原本藏在砾岩当中的“油”榨出来。

新疆砾岩油藏实验室,在2012年10月作为自治区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克拉玛依市企业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新疆砾岩油藏实验室副主任寇根向媒体团介绍实验室的组织构建、研究方向、人才团队、发展规划等主要内容。媒体团参观了智能化敏感性、相渗、岩电等实验室的各式实验装置,了解实验装置检测参数在油田现场的运用。并介绍准噶尔盆地典型原油、岩石的特征,让媒体团深入了解砾岩油藏勘探开发流程。

艰苦环境更能磨砺人才,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出发;新疆油田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力争2025年全面建成质量效益、绿色智能、和谐稳定的2000万吨现代化大油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集团公司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阿孜古丽)(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