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出新疆名片

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出新疆名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6-14 19: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天山脚下奏响隆隆鼓声,浦江之滨迎来欢腾之歌。

6月14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走进中国新疆电影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在本届电影节上,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作为展映电影亮相。6月11日,影片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编剧李牧时等,代表剧组踏上了电影节开幕式红毯,6月12日影片进行了展映。

凝聚各族群众的逐梦之旅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以新疆的访惠聚干部多年来在基层为群众扎实工作、解决困难的经历为原型创作,是近年来中国电影中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影片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第六届“天山文艺奖”荣誉奖。

“拍摄前我们曾在新疆和田、喀什地区近20个驻村工作队里找鲜活的故事,所以这既是阿依古丽在访惠聚工作队支持下实现舞蹈梦的故事,也凝聚着新疆各族群众的逐梦之旅。当纳格拉鼓奏响时,它不单是鼓声,更是新疆各族群众歌唱幸福生活的心声。”西尔扎提·牙合甫说。

电影节展映后,业界和观众对影片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它在主旋律的生活化表达和艺术化处理上做了全新探索和尝试,小故事见大变化。另外它彰显了新疆的地域特色、展示了出色的歌舞艺术水准以及各族群众对文化传承的热衷。

用现实主义题材讲好新疆故事

近年来,天山电影制片厂始终坚持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之路,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中生动感人的故事,以接地气、讲平实的创作手法展现出来,在讲好新疆故事的过程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阿尼帕·阿尼马洪收养10个不同民族孤儿为原型的《真爱》、传递正确人生观的轻喜剧《钱在路上跑》、展现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文化的《远去的牧歌》、颂扬民族团结故事的《昆仑兄弟》、展示各族青年追寻梦想的歌舞电影《歌声的翅膀》,都是源于新疆现实生活、充满正能量与人文情怀的高质量电影。

“因为电影记录了生活,让观众产生了共鸣,所以在体验艺术的同时,大家也就自然地接受了其中要传递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在新疆‘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征途中,有太多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附着的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是我们继续进行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强大基础。”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说,新疆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新疆故事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生动完整的新疆形象是电影人的责任。

据介绍,1959年至今,天山电影制片厂共生产创作119部电影,30多部纪录片和300多集电视剧,其中多部影片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

新疆欢迎更多剧组来打卡

“新疆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渴望再有机会能回到那里,和剧组的各族朋友欢歌曼舞,在草原上、花海中、雪山下、沙漠里重聚。”在发布会上,《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的男主角郑小宁说起在新疆拍摄时的经历回味无穷,满心期待能够再到新疆拍摄影视作品。

新疆地形地貌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拥有草原、湖泊、湿地、森林、雪山、高原、戈壁、沙漠,是影视剧最佳外景拍摄地,同时新疆还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云集着各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这些都为诞生好的影视作品提供了天然良港。“新疆各个民族的群众都能歌善舞,喜欢表达,之前与我们合作过的国内剧组都说他们是天生的好演员,能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气质充分表现出来。”高黄刚说。

作为影视剧最佳外景地,新疆一直深受国内影视拍摄机构和著名导演的青睐。姜文的《天地英雄》、李安的《卧虎藏龙》、徐克的《七剑》、宁浩的《无人区》、韩寒的《飞驰人生》、霍建起的《大唐玄奘》将乌尔禾魔鬼城、天山大峡谷、哈密大海道、巴音布鲁克、库木塔格沙漠升级为网红旅游打卡地,而随着一系列流量级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天下》、《九州缥缈录》、《将夜》、《莽荒纪》、《朝歌》、《九州·海上牧云记》在新疆取景拍摄,一批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影视城、影视小镇陆续建起,2020年8月开业的乌尔禾影视城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各地文旅融合机制的推动下,这些地方以服务影视剧拍摄为主体,兼顾旅游观光和餐饮服务,惠及当地群众的就业和增收。

“新疆是电影的富矿,这次我们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举办走进中国新疆电影新闻发布会,就是希望更多的国内外影视摄制机构,能够认识这座富矿,认识一个全面、立体、丰富、美丽的新疆,进而多来新疆拍摄作品,共同推进新疆影视产业的发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刘红说,新疆电影产业和电影人将为中国电影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