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利器”助推巴里坤农业现代化发展

滴灌技术是巴里坤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先进生产手段。

“三大利器”助推巴里坤农业现代化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6-12 12: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根细管管,滴得几点点,湿了一片片……”新疆巴里坤科赛德薯业公司负责人丁青这样形象地解释着滴灌的作用。

滴灌技术是巴里坤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先进生产手段。为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现代化目标,巴里坤在农业手段、组织管理、生产技术的良种推广等方面下了“大功夫”。不仅推动了巴里坤的农业生产,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丁青正在地里介绍滴灌技术 蒋帅力摄)

机械手段助生产

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先进的农机设备是不可缺少的。要让农机设备来代替人、解放人,从而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是实现生产手段现代化的核心要求。

“3000亩地,我们4户人家就可以种植管理。”大河镇的种粮大户马刚说道。

3000亩地,200万平方米,相当于285个正规足球场,却只需要十几个人就能管理到位。这一   切都归功于先进的农机设备。

“这次春耕,我还专门从奇台县调了一整套的现代化农机设备来帮忙起拢和播种。”马刚说道。

在播种的环节,播种机可以同时进行起陇、播种、铺滴灌和铺薄膜,不仅播种精准,而且都是一次性完工,大大缩短了播种所需的时间。

(铺设好的滴灌带和薄膜 蒋帅力摄)

种子播下去了,还需要浇灌才能发芽。“我们铺设了可以满足3000亩土地灌溉的滴灌带,每天只需要一个人定时地开水阀和关水阀,就能完成一天的灌溉任务。”马刚说道。

利用先进的农机设备来代替大量的人力资源,将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以前秋收的时候,要雇佣上百人,加班加点地作,历时近一个月左右才能将所有农作物收完,”马刚描述道,“现在只要雇佣四五十个工人,25天左右就能将3000亩地的农作物收完,而且还不会很累。”

目前在整个春播秋收的环节中,巴里坤全县机耕的程度已达到100%,机播和机收的覆盖率达到96%。

2020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为农牧民提供农机购置补贴334万元,全县共购买211台(架)农机具,加速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

(奎苏镇合和合作社的部分农机设备 白玉林摄)

目前,全县拥有拖拉机4505台,共有农业机械8000余台,马铃薯、大路菜等农作物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75%以上,而小麦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更是已达到98%。

科学管理促生产

想要农业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先将生产资源进行整合,并采取农村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统一对生产资源调度、分配,做到让每一份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巴里坤的土地并不属于高产地,想要提高产量,不把土地统一管理起来,就算有农机设备,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丁青说道。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巴里坤首先通过土地清理,清理出农业用地15.19万亩,承包流转土地6.09万亩。并鼓励农户将手里的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流转给本地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和企业进行统一的科学管理。

2019年,巴里坤开始清理整顿“空壳社”,按照“落后淘汰,择优扶持”的原则,继续加强对合作社的运行监管和规范管理。

目前,巴里坤拥有注册合作社227家,其中拥有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的合作社有52家。在2020年市级以上等级的合作社示范社达到29个,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

合作社为了提高合作社内部的科学管理,严格按照种养结合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民,真正做到“先富带动后富”。

“我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李治习任监事长……”合和合作社理事长仇其信说,“别看我们是农村农业合作社,但我们借鉴的是企业管理办法。”

(仇其信带领记观光合作社 惠腾海摄)

每年年末,合和合作社都会制定第二年的年度生产计划,社员按生产计划落实生产,并与合作社签订生产合同。“一般涉及面积产量、农资农械需求等8个方面。”仇其信说道。

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春耕的时候,合作社还会统一采购、供应农资。“让社员把时间更多地放在农业种植上,而不是农资准备上。”仇其信说道。

此外,合作社也给马铃薯实施统一产品认证,为自家生产的马铃薯贴上了“标签”。“我们注册了‘奎苏’牌商标,取得了马铃薯有机认证证书,”仇其信说道,“有了品牌认证,我们的马铃薯也更畅销了。”

合和合作社作为奎苏镇规模最大的合作社,其成立于2013年,2014年就被评为良种繁育场,2017年合作社获哈密市AA级等级示范社,2019年纳入自治县规范管理一批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能有如此大的进步,离不开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支持,更离不开合作社成员的通力配合。”仇其信说道。

良种推广提品质

想要实现产量最大化,优质的作物品种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今年我们引进了‘大西洋’马铃薯,相较之前,它的淀粉含量更高,还原糖更少。”丁青说。

农业农村局分别选派27名种植业发展指导员,服务乡镇覆盖全县31个行政村,对春小麦品种以新春43号为主,新春48号、37号为辅进行大力宣传推广。“这几个品种的小麦具有很高的稳产性。”农业农村局局长邵光链解释道。

除了种植业选取良种进行种植外,巴里坤的畜牧业也是“择优养殖”。“种地要因地制宜,养牛也要因地制宜嘛。”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室的负责人宁忠山说道。

县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巴里坤农牧区实际情况,专门规划了全县黄牛品种改良区域布局,并通过实施牛品种改良“整乡推进”和“母牛核心群”等品改项目,不断推进巴里坤县牛良种化进程。

经过巴里坤县全体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巴里坤黄牛冷配改良连续多年都在7000头以上,牛改良率达到了85%。

在冷配改良工作中,巴里坤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会根据牛的个体情况,选用最合适的优良品种进行推荐。

“不推最有经济效益的,只推最合适的。”宁忠山解释道,“有些牧民家的母牛个头小,要是推广了一些大型肉牛,就容易发生死胎、难产等情况,这样就会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除了肉牛良种的推广,巴里坤的科技人员还对肉羊的优良品种进行宣传推广。

(牧民门外栓养的山羊正在吃草 蒋帅力摄)

“今年我们养殖的多胎羊就是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推广给我们的。”仇其信说道,“一胎能产二三只,而且管理得当的话,两年可以产三胎,比我们养殖哈萨克羊的效益高多了。”

为实现优质肉羊增产工程,巴里坤充分发挥家庭牧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作用,引进萨福克羊、杜泊羊以及湖羊等优良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和羊肉品质,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饲养方式,采取“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养殖模式,生产出了一批绿色、有机、优质、高端的羊肉产品。

同心协力保安全

发展现代化农业,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年巴里坤响应国家号召,将现有的可耕种的28万的土地,划分出25万亩土地当做功能区,全部用作小麦的种植生产。“计划种植小麦25万亩,实际上我们种植了26万亩左右。”邵光链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每一个粮食区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巴里坤农业农村局在努力,巴里坤的农户和企业也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合和合作社2018年在政府资金扶持下建立并投入使用了两座粮库,每座1200平方米,合计2400平方米,还有晾晒场3000平方米、堆场1000平方米及其他综合服务设施。2019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又投入建成一座100吨的保鲜库。

(合和合作社100吨的保鲜库 白玉林摄)

巴里坤科赛德薯业有限公司也计划在两年内建立冷链蔬菜供应链。“希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储备的蔬菜能为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减轻粮食上的压力。”丁青说道。

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此每一个粮食区都应该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食关乎国运民生,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巴里坤全体人民将砥砺前行,尽管“道阻且长”,也会竭尽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实践课堂——发现·记录大美新疆”实践成果 周丽 张静雯 黄铮辉)(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