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进乡村 传承精神颂党恩

“文化润疆”进乡村 传承精神颂党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25 11: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文联“石榴籽”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送欢乐下基层千人培训系列活动综述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新疆文联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在“5.23”中国文艺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新疆文联“石榴籽”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赴喀什地区开展“文化润疆”暨“5.23”文艺志愿者服务千人培训系列活动。

2021年5月17日至21日,由新疆音乐家协会、新疆舞蹈家协会、新疆杂技家协会、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新疆电视艺术家协会、新疆作家协会、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新疆科协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团队组成的“石榴籽”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赴喀什地区麦盖提县、莎车县、英吉沙县部分乡村,开展精彩的文艺演出、传统文化培训和科普文化知识普及等文化惠民活动。文化润疆进乡村,传播文化颂党恩,本次活动为基层各族群众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在麦盖提县巴扎结米镇恰木古鲁克村首场演出

新疆文联组织的这次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文化润疆”方略,是文艺工作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是文艺志愿者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的生动实践。小分队文艺志愿者们以饱满热情,深入乡村,欢歌起舞,传授技艺,传播科普文化知识,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各族群众的热情欢迎。

自治区文联开展“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惠民演出,欢歌起舞颂党恩

“石榴籽”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一路风尘仆仆,先后赴麦盖提县巴扎吉米镇恰木古鲁克村、阔什艾肯村、尤汗巴什墩村和波斯喀木村,莎车县孜然普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库孜玛勒村、库木巴格村、萨依巴格村以及英吉沙县艾古斯乡康帕村,为各族群众献上精彩的演出节目。

笛子演奏家韩宏斌独奏《帕米尔的春天》

艺术家们激情演唱《 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的家乡》《清澈的水边》《红旗飘飘》、《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和笛子独奏 《帕米尔的春天》,或深情悠扬,或高亢嘹亮,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唱祖国繁荣昌盛,赞美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抒发新疆各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舞蹈队原队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舞蹈家吐尔逊娜依•依不拉音江表演的独舞《花之恋》婀娜多姿,典雅大方,还有魔术《神秘魔境》、《见证奇迹》趣味横生,神奇美妙,引来全场阵阵喝彩。

新疆著名舞蹈家吐尔逊娜依·依不拉音江表演《花之恋》

新疆著名魔术表演家艾尼瓦尔·阿扎提正在表演

“中国共产党什么时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何时成立?”“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治疆方略是什么?”演出中,一个个党史知识提问,村民争先恐后地抢答,增强对党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欣赏着艺术家的精彩表演,感受着党的正确领导下,祖国繁荣昌盛和家乡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很多村民发自内心对党充满了感恩之情,情不自禁地与艺术家同台共舞,将演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27岁的村民亚森• 哈斯木坐在轮椅上,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看了艺术家的精彩表演,非常激动,我们家里靠种白菜和辣椒收入生活,虽说我的腿有残疾,但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享受党和政府在住房、医疗和生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会通过自己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来报答党的恩情。”

“千人培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心中热浪在汹涌,中华之声在响鸣,各族儿女心向党,中国之梦更光明……”在恰木古鲁村3组文化活动中心的舞台上,当新疆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哈德别克·哈汉和巴赫提亚•巴吾东向布合力其•阿布拉和努热古•阿布力孜2位农民诗人颁发新疆作家协会会员证书时,布合力其•阿布拉满情深情地朗诵自己写的诗《祖国,你是我的骄傲》。

布合力其•阿布拉从小喜欢诗,3年前开始学写诗,目前已有15首诗发表在《塔里木》等省级杂志刊物。

这是新疆第一批农民诗人加入新疆作家协会会员。近几年,在新疆文联“访惠聚”工作队不定期举办诗歌培训,指导村民写诗,使该村有30多位村民像布合力其•阿布拉一样喜欢经常写诗,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成为村里精神文明的风向标。

新疆作家协会对农民诗人开展辅导培训

当天,新疆作家协会开展诗歌讲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工作人员、青年诗人麦麦提敏•阿不力孜为农民诗人们上课,讲授诗歌的艺术规律和特点、如何写诗以及写诗的基本方法等,村民一边认真听课,一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表示一定写出更多的诗,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麦盖提县教师培训中心,新疆工艺美术大师、乌鲁木齐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白丽玲和乌鲁木齐市级非遗面塑传承人怀元辰,分别向100多名教师和小学生讲授剪纸和面塑技艺。从历史渊源、传统文化到制作方法和价值意义,艺术家一边用文字和视频等图文并茂形式讲解,一边现场手把手地教。不一会,现场很多学员们拿起剪刀剪出“五瓣团花”“党旗团花”和“双喜”“十”字图案等剪纸作品,并制作出了一个个超萌的卡通兔、玫瑰花等面塑作品。很多教师兴奋地说:“希望今后艺术家多到基层进行培训,让我们学到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技艺后,教给更多的中小学生,薪火相传,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面塑老师和艺术家们一起做面塑

艺术家和孩子们一起拿着做好的面塑作品和剪纸作品开心极了

传播科普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

此次新疆文联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创新了活动的方法,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新疆文联联合新疆科协,组织新疆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团队与文艺小分队一起赴乡村同步开展科普文化知识宣传活动。每到一个村,村民和学生们都好奇地围在展品前,听科普人员讲解。

没有鼓皮,用手敲发出“咚咚”的鼓;按下按钮,自由摆动的“静电乒乓”、大小齿轮相互交错的“滚出花样”、数码管自动反应的“声光反应测试”、小球在轨道滑行的“最速降线”等,一个个先进、奇妙的科技小产品,让村民满眼新奇,感到兴奋。孜热普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库孜玛勒村35岁村民阿依木沙•阿不力孜和很多村民一样,第一次看到这些运用声光电原理制作而成的科技小产品,感到特别好奇和兴奋,感慨地说:“看了展览,我知道了知识的力量,知道了科技的奇妙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一定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学科学、爱科学,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塔吉克村民认真听科普人员讲解

展板上,还有新冠肺炎防疫知识和“去极端化”宣传,科普人员向学生和村民们讲解防疫知识和展品的科技原理,给村民发放科普宣传折页书,让村民学习形式多样的科普知识。也许一次科普宣传村民们学不了太多,但是培养基层百姓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却是非常重要的。

防疫科普知识宣传

本次新疆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在所到村庄布展科技展品15件,新冠肺炎防疫知识展板10板,“去极端化”宣传展架12件,向村民发放科普宣传折页书等,每场演示科学实验秀3个。同时把红色教育和科普结合,介绍科学家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传承红色基因。

4天时间,9场演出和培训,艺术家们每天马不停蹄,虽说有些紧张和劳累,但收获颇多。看到村民们渴望的眼神和热情洋溢的脸庞,艺术家不时被感动,精神饱满地为村民尽情展示才艺、传授技艺、传播中华文化,人民的需求就是艺术家工作的方向。“文艺的根在基层,老百姓的喜欢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新疆杂技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热娜·玉素甫说。通过这次活动,艺术家们深受启示:如何通过通俗易懂、直观趣味的方式,让党史课程有看头、有听头、有学头,更加深入人心,是一件值得文艺工作者思考的事情。

在与基层工作者的交流中也更加认识到农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今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文化润疆”的方法和内容,积极探索适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文化形式,用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的文化艺术形式和文化产品传播农业科普知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弘扬传承中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使“文化润疆”发挥好“润”的作用。

(张迎春 袁凤梅)(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