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好地方·人文篇——《柯尔克孜族刺绣》飞出天山的非物质文化名片

阿克苏好地方·人文篇——《柯尔克孜族刺绣》飞出天山的非物质文化名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4-22 19: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博孜墩乡特有的柯尔克孜族刺绣工艺,2008年6月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1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柯尔克孜族刺绣工艺种类繁多,表现在布料、皮革、毡子、地毯、褡裢上,原料为捻制的毛线和丝线,工具有骨针、铜针和铁针等,刺绣方法分刺绣、贴绣、扎绣、镶坠彩绘等。绣品挂毯、地毯,花色图案精美。花毡、白毡帽、银质马鞍、木制碗、盒等,精巧美观、古朴耐用。各种工艺品以红、蓝、白色为主,尤以红色最受欢迎。自然中的每一种色彩,都被柯尔克孜族赋予了深刻寓意,正所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柯尔克孜族的头巾、枕头、被面、马衣以及悬挂的各种布面装饰品上,也都绣有各种美丽、精致的花纹,图案有花卉、飞禽、走兽和各种几何图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

柯尔克孜族简单精美的刺绣图案上,承载的是近千年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镌刻。柯尔克孜族妇女们正靠着一双双巧手和辛勤的努力,彻底改变贫穷现状,也摆脱了刺绣的传承危机。如今柯尔克孜族刺绣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响亮的民族文化名片。(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