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循环,绿色发展”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拉哈格镇的乡村振兴计划

“农牧循环,绿色发展”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拉哈格镇的乡村振兴计划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24 08: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拉哈格镇在2020年顺利脱贫摘帽,为了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阿拉哈格镇党委书记代东援带领大伙早早做好了规划,2021年,他还将继续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一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阿拉哈格镇是一个人口约4.56万人的人口大镇,人均耕地却只有2.5亩。为了从根本上解决 ‘人多地少’这一制约我们镇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以‘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着力点,深入推进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现代农业。” 代东援说。

在阿拉哈格镇吐格曼拜什村蔬菜基地的大棚内,还是青色果实的西红柿正在等待时光的酝酿,田间套种的莲花白和油白菜已经被端上了库车市人民的餐桌,另一边,还有整齐摆放的辣椒苗等待下一轮栽种……2020年11月,村民吾休·阿尤甫在看到政府的宣传后决定承包了村里的一个蔬菜大棚。“我按照镇上农业技术员给我指导的,田间套种、轮流收获,现在,通过莲花白和油白菜的已经让我收入了5200元,接下来就等西红柿成熟,继续销售出去赚钱。” 吾休·阿尤甫说。原来,把握时间节点,利用科学方法对不同种类的蔬菜进行轮番种植,即可做到多次获利,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继续管理好蔬菜大棚。

(吾休·阿尤甫在自家承包的蔬菜大棚里)

“以前在家种地,收入并不多。现在我承包了这个蔬菜大棚,种植‘绿色蔬菜’,每年的两三茬蔬菜预估能带来30万元左右的收入,而我只需缴纳5000元承包费,再除去买苗、人工等成本,利润也非常可观。” 吾休·阿尤甫高兴地说。

据悉,全镇共有32座像吾休·阿尤甫承包的这种占地5亩的蔬菜大棚,共有26座占地约7.5亩地的大棚,每座大棚的使用年限在30—50年,这将成为支持全镇农民继续增收致富的一大动力。

“绿色蔬菜”之所以被称为“绿色”,是因为蔬菜大棚中使用了有机生态肥,而阿拉哈格镇的有机生态肥全部来源于全镇的两个万头牛养殖基地。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集约化养殖西门塔尔牛的同时,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先集中收集牛粪,再通过高温发酵等方式,将含有有害细菌、未消化的草籽的牛粪变为有机肥料。

“以前,家家户户的分散养殖非常难以把控养殖的整体情况,而现在我们只需常驻在两个万头牛养殖基地即可。我们主要负责配合养殖户观测牛的生长情况,定期给它们体检,打疫苗,查看公牛育肥情况和给母牛人工授精、接生牛犊等。”该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司马义·阿卜杜力说。截至目前,全镇已新扩建牛圈60座,先后成立7家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存栏牛2.8万头,实现每头牛日均增长1.8公斤左右。

那种植“绿色蔬菜”所需要的蔬菜幼苗哪里来?在阿拉哈格镇,全镇的蔬菜幼苗需求,单单一个比苏特村育苗基地就可以满足。

进入育苗基地,西红柿、辣椒等常见蔬菜幼苗在这里茁壮成长,幼嫩的绿叶更是托起了全镇绿色蔬菜发展的未来。此外,育苗基地还引进培育了玫瑰花、菊花等,将来这些花卉将被移栽用于装饰阿拉哈格镇的大街小巷。

(苏特村育苗基地的工作人员正在打理蔬菜幼苗)

记者了解到,该育苗基地占地16亩,共有92张苗床,一次可育菜苗120万株,位于整个镇的中央区域,能够辐射到全镇的各个村落。在这里工作的阿斯古丽·吐尼亚孜告诉记者,她不仅学习到了育苗技术,每天还能拿到60元工钱。她还希望自己能一直干下去,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在2021年2月25日,阿拉哈格镇委员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代东援书记说:“今后,阿拉哈格镇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大做强绿色生态产业,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成集优势高效型种植业、规模集约型养殖业、综合开发型林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于一体的镇域经济特色鲜明、农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区域中心,实现农业产业大镇向农业产业强镇的跨越。” (贾晓雪)(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