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新疆和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2-18 15: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策勒县在抓产业稳就业的同时,坚持“四个不摘”“八个不变”的要求,有效促进了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天播出下集。

走进策勒县固拉合玛镇小康新区民航新村易地搬迁点,一条条马路笔直通畅,一排排院落干净整齐。卫生室、小学、幼儿园等配套设施齐全,红枣林果地、特色种植地、畜牧棚圈养殖区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完备。村民古丽其曼·努日正在打扫院落,对过去的日子她记忆犹新。

策勒县固拉合玛镇小康新区民航新村村民古丽古丽其曼·努日说:“我们原来的地方条件特别差,耕地也少,收入也低,我们那边经常刮风,一刮风都是土,房子里面刚打扫完还是土,孩子们早上干干净净的出门,晚上回来特别脏的回来。”

那时,古丽其曼家住的是四处漏风的土坯房,土地不适宜耕种和放牧,也没有其他增收渠道,全家人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让古丽其曼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她说:“孩子们上学、上幼儿园,小学条件特别好,跟城市里面的学校一样,我们办什么事情也特别方便,我们看病不用出村,感冒呀什么的在这儿可以看病”。

图尔荪·芒力克依靠党的惠民政策,成为了护林员,儿子和女儿已全部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策勒县固拉合玛镇小康新区民航新村村民 图尔荪·芒力说:“按一人三亩地,给我家分了12亩地,今年卖了3000元红枣,3600元玉米,一个孩子在村里就业,月工资2700元,一个孩子在和田市的一家房产公司工作,月工资3600元,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3年来,策勒县积极探索易地搬迁“产城融合”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让下山农牧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还使他们享受到教育、医疗、商业等城镇公共服务。通过一二三产联动开发就业岗位,拓宽了搬迁户稳定增收渠道。

策勒县医疗保障局驻小康新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悠丽吐孜•穆合塔尔说:“策勒县小康新区管委会现有821户,3151人,2020年给农民发放了以奖代补生产母羊,同时建设了400套暖圈。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农民在2020年的人均收入为11795元。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300套暖圈,并引进多胎羊品种,改良现有的土羊,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策勒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核心。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373个扶贫项目,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4.23亿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8944笔、11.404亿元,累计安排就业30.64万人次。已完成异地搬迁1861户7203人。投入资金8.74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6个,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全面达标。2020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901户79244人、1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

策勒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主任郑金宝说:“首先是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跟进精准帮扶措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其次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扶贫资产向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再次是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抓党建促振兴,强化感恩教育,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阿不力孜 阿不力米提)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