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翠湖雪峰云杉绿浓,曼舞轻歌回旋古乐,提起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没有人不会想起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景色与民俗、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并存,构成了美丽的新疆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新疆有良好的环境,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根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依托“文化润疆”工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文化艺术、公共服务、非遗传与保护、文物保护与考古等方面开展新疆文化和旅游活动。
看歌舞文艺展示新疆风采
“天山民俗汇歌舞,西域风情入演艺”,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指导,新疆艺术剧院统筹打造,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演出的新疆风景主题歌舞晚会《新疆是个好地方》在新疆艺术剧院剧场已经成功试演。歌舞晚会立足于全面展示“歌舞之乡”的优势和新疆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新疆各民族的舞蹈语汇为主要元素,通过视屏画面和画外音的叙述,通过历史的叙述和现实的表现,描绘新疆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描绘新疆壮美秀丽的山川大地,讴歌勤劳热情的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向世界讲述绿色、开放、多彩、和谐的新疆故事。
“《新疆是个好地方》就是创作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驻场演出的歌舞演艺。目前新疆已建立区、地、县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形成涵盖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艺术研究等门类齐全的艺术体系,各级艺术创作机构创作了一批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蔡晓荣说。
让考古历史鉴证新疆发展
“学史可知根,考古见本根”, 奇台县石城子遗址连续发掘6年, 为典型的汉代边郡城市,发现了目前新疆地区最为密集的中原风格瓦当、板瓦等建筑材料,确定是东汉耿恭戍守的疏勒城,相关遗迹遗物为新疆汉代考古提供了标尺,也荣获了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是由居住区和高台遗存(直径120米方形石构建筑)组成的青铜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是目前为止在新疆乃至欧亚草原发现的史前时期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墓葬建筑遗存,同时也是最神秘的遗存,包含着众多当时的思想、宗教理念。经过连续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重要的考古成果,获“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疆考古所所长李文瑛介绍道,研究新疆的古迹一方面要聚焦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深化边疆区域文化、社会发展进程研究,构建和完善新疆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另一方面要聚焦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研究,加强历代西域军政建置体系考古,深入阐释新疆地区在中央王朝有效管理下,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城市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西域军政建置体系的主体。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亚欧各大文明与古代新疆本土文明相互碰撞、交融后,塑造出多元的文化面貌和现在独特的发展轨迹。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观赏新疆地区考古学研究成果,不仅向人们展示出了新疆独特的历史,也加深了子孙后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用非遗文化讲好新疆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如何让这无形的文化遗产“发声”,这对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十分重要。十二木卡姆作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东方音乐明珠”的美誉,它集歌、舞、乐于一体,主要流传于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南疆地区以及伊犁河谷各大小绿洲之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人们只要听到十二木卡姆,就一定能想到新疆。
“我们也会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原生民歌节、全国传统工艺大赛、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海进博会等传播交流活动,利用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新疆篇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严莉说。目前,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玛纳斯和麦西热甫分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通过将新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内要用先进的文化润民心,对外要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有大众的文艺活动,也要有新疆品牌的活动,更好的让新疆的文化艺术正以独特的地域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祖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争奇斗艳,谱写绚丽的篇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侯汉敏说。(李匀)(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