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品种改良打造肉羊全产业链

策勒县充分发挥本地草场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着重发展畜牧产业,借助天津援疆资源,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对和田羊进行品种改良,打造肉羊全产业链,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新疆和田:品种改良打造肉羊全产业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0-23 20: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策勒县充分发挥本地草场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着重发展畜牧产业,借助天津援疆资源,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对和田羊进行品种改良,打造肉羊全产业链,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和田肉羊需求量大,本地肉羊供不应求,新疆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和田后,首先从品种改良入手,重点实施肉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从天津引进优质的品种──澳湖羊。

新疆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士友说:“它的特点,就是多胎性,两年三胎。第二个特点,是产肉率比较高,达到53%,比当地羊多出10%个点来。第三个特点,就是生长速度比较快,育肥的速度要比当地的羊快的很多。”

随着龙头企业的进驻,带动了和田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公司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疫苗防疫、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保护价收购的“五统一”养殖模式,并在村里实施托养分红、入户育肥、放母归羔、解决就业等多种脱贫增收模式。

麦麦提阿卜杜拉·图尔逊尼亚孜是策勒县固拉哈玛镇幸福村的养殖大户,有着十年养殖经验。自2010年开始从事养殖业,最多的时候家里养了400多只羊。2019年,麦麦提阿卜杜拉通过新疆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对家里的50只羊进行了品种改良,收入比之前增加了10%,挣了五万元。周边三户村民也纷纷请他帮忙,进行羊育肥,四个月后出售,250只羊纯收入达70000元。

策勒县固拉哈玛镇亚普拉克村养殖大户麦麦提阿卜杜拉·吐尔逊尼亚孜说:“现在养的新品种羊比当地的羊每只可以增重10公斤,带动了我们增收,和我一起养羊的几个贫困户已经掌握了养羊技术,他们通过养羊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策勒县固拉哈玛镇亚普拉克村村民伊敏江·图尔荪尼亚孜家有50只羊,听说改良后的羊,两年三胎,每胎可生产2-3只,比本地羊的产羔率要高出一倍还多,而且公司还采取“五统一”养殖模式,完全不用担心技术问题,年初他花了1350元从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买来一只种羊进行品种改良。

策勒县固拉哈玛镇亚普拉克村村民伊敏江·图尔荪尼亚孜说:“今年4月份买了一只公羊,我有15只母羊,10只已经怀孕,我很高兴。公司还专门派人来传授养羊的防疫知识,今后我好好发展养殖,增加收入。”

策勒县固拉哈玛镇亚普拉克村共480户1733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核桃、红枣和养殖业,其中养殖业占农民收入的30%,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村委会通过大力宣传,将全村220户贫困户家的7000多只羊进行品种改良。

策勒县固拉哈玛镇亚普拉克村党支部书记努尔麦麦提·尤努斯说:“我们贫困户的羊品种改良了,他们的收入增加了。其他农民纷纷来村委会要求(对)他们羊品种改良。2021年我们村全部1.5万只羊的进行改良,提高农民的收入。”

新疆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种羊场,位于策勒县固拉哈玛镇,有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羊舍,饲养了6000只扶贫羊,种羊场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标准的养殖设施,实现了品种优良化、饲喂机械化、配方营养化、饮水自动化、通风清洁化等。

新疆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士友说:“我们通过品种改良,改良当地的80万只的品种,可以达到脱贫的效果,达到5.6个亿。”

截至目前,通过实施肉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新疆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帮扶养殖合作社151个,3.4万只种羊通过繁育,年产澳湖多胎肉羊可达7.6万只,带动当地肉羊养殖约30万只,辐射带动当地农户肉羊良种化进程。

(刘善芳,艾克浦江)(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