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治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2017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率先筹建“丝路之星”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8年正式开园运营,从此,揭开了新疆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序幕,引领了全疆人力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模式。
从谋划建设到创新运营,由青涩雏形到瓜熟蒂落,历经逐梦而行的开拓与奋斗,三载易春秋,凝聚无数心血,三年载耕耘,结出累累硕果。近日,产业园成功获批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全疆人力资源服务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一路走来,产业园已入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8家,其中A股人力资源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人力资源上市公司1家,大中华区人力资源百强企业6家,截止2019年底,产业园入驻企业实现产值3.47亿元,贡献税收336.1万元,产业集聚发展的行业引领作用和产业倍增效应正日益凸显。
机制创新,助力园区新的发展
“我来了!带着科锐来了!”2018年3月,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勇收到邀请,来到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考察,两天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区,“高新区(新市区)政府和企业对人才十分重视与渴望,新区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北京科锐国际作为国内领先的整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商,有信心开展好此次的战略合作,助力新区打造全疆的人才高地。”
高新区(新市区)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尚军表示,“眼下,无论是’一带一路’战略布局,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号召,为新区今后人才事业的发展绘制了’施工图’、提供了’方向标’。新区着力以新疆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大厦为载体,建设“丝路之星”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才与市场直接对接,以更好的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政府与市场,行动与理念,如左右手般共同托举起现在与未来的产业园。产业园以“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创业主体”的运营模式,秉承产业聚集、平台搭建、反哺产业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立足乌鲁木齐、服务全疆、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人力资源及人才服务产业园区。回望产业园开疆扩土的三年,靠的正是科学有力的制度设计、挥洒热血的精神力量。
技术赋能,激发产业新的活力
如今的“丝路之星”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乘风破浪、昂首前行,走出一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新路径。
产业园以集聚产业、聚焦人才、智慧服务、定向培育、创新孵化、国际合作为核心功能,聚焦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通过实体入驻、品牌入驻等方式,精准引进、链接疆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园发展,创新引入在线考试、薪酬福利、智能招考、人力资源软件SaaS等新兴业态,形成了招聘测评、人力资源外包、中高端人才寻访、人才培训、考试认证、背景调查、培训与发展、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覆盖从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富余劳动力、毕业生、在校生等不同层级人才配置。产业园中的各类服务机构也通过精准的“定制化方案”和高效的市场化机制,在优化人才流动与配置,提升引才、留才、用才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面对疫情期间传统线下招聘受限的挑战,产业园企业科锐国际主动出击,迅速调整策略,将新技术“智能简历管理系统”引入新疆市场。同时,充分发挥协同联动机制,联合产业园入驻企业,一起为用人单位提供现场考务支持服务,并在产业园落地智能考试中心,通过报名信息智能解析、人岗匹配、AI面试、在线面试、在线笔试等一系列的智能化、线上化技术,全力支持全疆各项招才引智工作的高效推进。
乌鲁木齐市率先使用了产业园提供的招考一体化平台系统。“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工作在今年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乌鲁木齐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陆鸿雁说,“线上的方式不仅节省了过往线下引才的差旅费用,也提升了综合招聘效率,未来乌鲁木齐市的人才引进工作也将更多借助线上优势,打造新的招才引智服务,并通过技术手段为更多的求职者提供便利和高效的招聘体验。”
聚焦就业,彰显行业新的担当
开拓创新有道,春风化雨无声。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面对责任与使命,产业园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产业园积极地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公共服务的“智慧样本”。促进灵活用工在新疆落地并引入共享用工平台,通过新就业形态带动更多就业机会。为积极响应人社部关于“开展人力资源行业促就业行动”部署,今年9月,自治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与产业园联合推出“促进2020年自治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从开设网招专区、摸排高校人才、收集招聘岗位、开展空中课堂、重点人才推介、精准人才匹配等方面逐步开展工作。借助园区集聚资源的优势,为促进新疆高校人才就业提供全方面支持。
自治区公共就业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王春梅对产业园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疫情期间我们与产业园策划合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联合助力’活动,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可见公共服务及经营性服务机构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互相探索可以达成更好的服务。今年在线招考项目也是与产业园共同探索完成,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年来,产业园服务劳动者337030人次,用人单位3600余家,招聘人数超39000人,举办线下培训129场,覆盖4880人次。仅2020年疫情期间,产业园就为856家用人单位、175574人次劳动者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品牌引领,构筑人力资源新的高地
产业园开园以来,先后推出“HR大会”、“HR成长计划”、“新疆人力资本高峰论坛”、“人才学院”空中课堂等人力资源品牌活动及服务,覆盖人群2.98万人次。其中,“新疆首届人力资本高峰论坛”邀请了中国人力资源领域的顶尖学术专家、产业专家、投资专家、领军企业高管出席,在国内引起广泛反响,刷新了行业对新疆与乌鲁木齐的城市印象。
2019年,“丝路之星”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凭借在区域示范及运营管理中的突出表现,被行业评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最具区域带动效应园区”。
全链条式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无疑凸显了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园区的信任感与归属感。
园区入驻企业、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百强机构——全景求是董事长魏兴先生表示:“作为中国背景调查领域领军企业,全景求是入驻产业园以来,在高新区(新市区)以及园区运营方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园区平台不仅将前瞻的背调技术,专精的服务经验带向新疆市场,帮助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降低人员雇佣风险,赋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和园区的入驻企业展开积极合作,共同为推动新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三年成长,铸造品牌。三年努力,取得成果。如今的“丝路之星”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成为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自治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基地的功能总载体,这不仅是“丝路之星”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自治区对产业园发展的认可。
正如自治区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曹云所说,“产业园成立以来发展速度很快,由服务高新区(新市区)企事业单位,逐步覆盖到乌鲁木齐市,再辐射到自治区乃至全疆各地州。这体现出了产业园示范带头作用及价值所在。产业园未来需要持续提升发展水平、示范引领及带动作用,将产业园打造成’就业+人才’服务的载体平台,同时提升产业园的服务及技术支撑作用。”
产业园走出的道路,是高新区(新市区)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一个园区,浓缩着高新区(新市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能。
三年磨一剑,未来有可期。
未来,“丝路之星”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继续发挥效能、跨越增长,力争在集聚产业、创新行业发展模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并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品牌论坛、系统培训、招才引智、人才大数据、院校合作等多点展开全面布局,充分发挥杠杆效能,为带动新疆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机遇,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也定将不负众望,全力打造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须飞燕)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