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记忆

寻访红色记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0-13 10: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千百年岁月流转,如今的新疆阿克苏正以独特的方式和语言,向人们展示着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属于那些伟大时代的一切——汉唐的列亭、隋唐的佛洞、明清的王府……这些雄奇瑰丽的建筑和逶迤不绝的群山、郁郁葱葱的茂林一道,将这片土地的传奇身世娓娓道来,昔日恢宏的吉光片羽在眼前铺陈开来,让人不由得在这些美好记忆里流连忘返。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记忆都是柔情似水的,就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里那艘红船一样,这片土地也曾经带着血色,红色的基因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的灵魂:从见证了阿克苏人民“敢与天斗”精神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到为拓荒者和先烈们树起丰碑,再到一提起就让人心生敬意的林基路烈士纪念馆……阿克苏的红色基因无处不在,阿克苏的革命精神无处不在。

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在回顾中国红色历史的某个瞬间,您是否被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的星火所感动?您是否因两万五千里的艰险长征路而满含热泪?您是否在听到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激动到不能自已……

如果您曾有过这些感受,那么,地区文博院(博物馆)《红船启航·逐梦前行——中国共产党党史陈列展》是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作为全疆首家、面积最大、史料最全、全面展示建党99周年光辉历程的陈列展览,它以大量珍贵的图片、文献及实物,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

地区文博院(博物馆)从“红船精神”的起源地——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引进了《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两大展览的珍贵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融入新疆地方资料。

展厅内有一艘按比例缩小的南湖“红船”模型,整个展厅1200平方米,展览生动地呈现了1921年13位中国共产党代表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历史场景。

阿克苏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美丽的阿克苏,曾有无数伟大的共产党人在这里拼搏、在这里奋斗,用青春解放和建设了这片土地,用热泪和鲜血浇灌了这片土地。时光荏苒,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变成一盏航灯,指引着后辈前进的方向。

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巍然耸立在多浪河畔,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几十年间,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坚持过、奉献过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事迹,每一位前来瞻仰纪念碑的人都能感受到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库车林基路烈士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涌现了无数优秀党员,他们为祖国奋不顾身,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在库车,就有这样一位为革命、为祖国奉献了一生的烈士。

林基路,原名林为梁,1916年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1933年在上海求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2月受党组织派遣到新疆工作,先后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区教育局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等职。在任期间,他紧密联系群众,为阿克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林基路和大批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后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他坚贞不屈,用烟灰、香烟纸等材料写下了《囚徒歌》,用诗句鼓舞狱友,不屈反抗,最终英勇就义,年仅27岁。

“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革命烈士林基路,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伟大共产党人的奉献、牺牲精神。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林基路,在库车老城西北隅修建了林基路烈士纪念馆。该纪念馆分烈士旧居和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两个部分。其中,旧居包括办公室、档案室和宿舍,陈列室则展出了不少林基路珍贵的历史照片、信件及他生前创办的《奔流》文艺刊物等。

柯柯牙纪念馆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新疆主要的风沙起源地,也是抗击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最前沿。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克苏人民30多年如一日坚持植树造林,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使“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融入各族儿女的血液中,为中国的环境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纪念这条“绿色长城”诞生20周年,地区设立柯柯牙纪念馆,馆内留存大量珍贵的图片影像,真实记录了阿克苏人民与风沙抗争的雄壮过程,对红色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柯柯牙纪念馆在原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基础上改扩建,建成后成为新疆首家生态文明建设纪念馆。纪念馆共分为序厅、荒漠之殇、创业之艰、奋进之旅、胜利之果、未来之路六个篇章,以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展示阿克苏地区及各县(市)传承和弘扬“柯柯牙精神”、持续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以及在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生态植被恢复、公园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阿克苏生态文明建设展示馆

位于阿克苏河东岸的阿克苏生态文明建设展示馆,由序厅、尾厅及壮美河山·千年梦想、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春华秋实·江山如画、乘风破浪·同心筑梦四大篇章组成,通过视频影像、图表文字、动植物标本、书画作品、历史博物等形式,向游人展现阿克苏各族人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各级党政、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建设生态、改善环境的奋斗史,是亲身感受党的十八大精神、感受柯柯牙精神、亲身践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必去之地。

阿克苏电影小镇

如果说坐拥托木尔峰、天山神秘大峡谷、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旅游资源的阿克苏地区,是“大美新疆”的绝佳代言地。那么,阿克苏电影小镇和文创产业园,就是这个人文旅游胜地里最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的所在,故这里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阿克苏的“城市会客厅”。

阿克苏电影小镇和文创产业园的设计和建造,依托于对原有厂房和工业遗址的保护与改造,设立了富有影视主题元素的文化休闲空间、摄影棚和影视后期工作室。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拍“大开脑洞”的创意视频和照片,也可以参加各种诸如阿克苏“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 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在内的多种新潮活动,感受这座塞外名城工业时代的独特风光。不仅如此,作为阿克苏红色之旅至关重要的一站,您还能在这里观看红色影片,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红色纪念活动,了解党和国家从建立到现在的光辉历史,亲身感受在风雨飘摇的一百年里无数优秀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忠诚、牺牲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拜城刘平国摩崖石刻遗址

拜城县世纪广场上,矗立着一尊身披戎装、威风凛凛的雕像,他就是东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东汉年间,刘平国受西域都护府之命,在通往龟兹国和乌孙国的必经地——拜城博扎克拉格沟口修建列亭。接到任务后,刘平国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并征召劳力,挑选了6名得力士兵,备好工具,开始了艰苦的修建工程,为西域都护府筑起了第一道列亭。

这道列亭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依旧能在列亭附近的“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石刻”上看到这段故事。虽然岁月沧桑,字迹已经模糊,但这块石碑还是让刘平国等人凿关筑亭的故事和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族侵略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了新疆大地上。(邓丽娟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