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全覆盖 乡村实现美丽“蝶变”

农村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全覆盖 乡村实现美丽“蝶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01 14: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31日,走进新疆沙雅县塔里木乡拜什托格拉克村,一幢幢安居富民房整齐地坐落在道路两旁,每家门口都放置着垃圾桶,用来存放村民的生活垃圾。村民艾买尔·依明家的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庭院内鲜花盛开,屋内窗明几净。

在塔里木乡,像艾买尔·依明家这样的美丽庭院随处可见,扮靓了美丽乡村。

美丽庭院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细胞工程,承载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进一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共建美丽乡村,塔里木乡妇联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结合“四好三美一卫生”的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创新措施,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创建热情,以小家美促大家美。

“以前村里垃圾乱扔,居住区和养殖区也没有分开,现在大家都有环保意识,会将垃圾集中处理,村子更干净了。”艾买尔·依明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为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战,地区深入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系列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阿瓦提县上游水库片区英买力村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着力为群众营造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今年以来,共完成“四乱”整治51户、旱厕改造58户、改厨23户、村庄绿化45亩、道路亮化2.3公里,清理河道、渠道1200余米,清理林带2500余米……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以来,地区各地突出“院内院外”六件事和村庄清洁行动有机结合这条主线,推动农村卫生厕所“建”、垃圾“减”、污水“控”、环境“靓”,科学确定主推模式,加大卫生厕所改造力度,强化服务督查指导,严把技术质量关,确保按期高效完成目标任务。落实每4户至少配置一个垃圾桶,建立健全垃圾“收转运”处理体系,实现农村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100%全覆盖,实施“积分兑换制”和“垃圾五分法”实现农村垃圾就近分类、源头减量,目前7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推“2+1”“3+1”瓮体或三格式化粪池方式处理,积极建设小型简易防渗污水收集池,推进农村粪污和生活污水同步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等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切实整治河湖“四乱”突出问题,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以“五化工程”(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为抓手,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实现村组巷道硬化到户全覆盖,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要求,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任红芳 王国威)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