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区里的“红小二”志愿者服务队

居民小区里的“红小二”志愿者服务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07 09: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炎热的夏季,在新疆阿克苏市最大的居民小区阳光新城里,一支“红小二”志愿者服务队在不厌其烦地在为居民的各种事务奔忙着。

“我需要两个西瓜、一扎冰镇的小木屋果啤,还要2公斤鸡蛋,半公斤芹菜和辣椒,辣椒要红椒,我住在五号楼三单元502。”志愿者宋光辉接到一位自己负责的片区的居民电话。他先在树荫下快速地将这些物品默记了一遍,根据这些天的购买经验选了一家价钱相对便宜的超市,然后顶着烈日骑上电瓶车就奔向目的地。跑了两家店,把东西买齐了。

他提着沉甸甸的物品爬上五楼他已是大汗淋淋,喘着粗气敲开了门,大叔一边道谢一边接过东西,“咦?这个果啤咋不冰呢?我不是说我要个冰镇的嘛!”宋光辉回忆了一下,自己好像是忘记给店主说拿冰镇的了。他有点尴尬地给大叔说,自己忘记给店主交待了。好在大叔也没再纠结,爽快的收下了。转身下楼,宋光辉有点懊恼地拍了拍自己,觉得自己没把居民交待的事情办漂亮。

汪孟情是片区的志愿者,这段时间跑上跑下拿快递、买菜、送药、扔垃圾,让她对原本不熟悉的居民都基本掌握了情况。这会儿她在张望一楼一家只有两位老人的住户。前期她协助社区干部走访入户时得知这里住着两位近八十岁的老人,心里就记下了,这家需要多关照。这快一周了,偶尔见两位老人在窗前坐坐,也没让她买过菜和其他物品。张望了半天,这家也没啥动静。她心里有点隐隐的不安了。年轻人有微信群,会用电话,有啥事就在群里喊了或者打电话找她了。但是老人不一样,不会用微信,岁数大了眼神不好,估计电话也不会拨。

“不会有个啥三长两短吧?” 汪孟情越想越担心,抬腿就进单元门。敲门,问话,还是没动静,她急了。又跑回单元门外,站在一楼窗户外,拿起手中的小喇叭贴着窗户喊“爷爷、奶奶,听见了回个话!”喊完又停下听听有没有回应,直到喊道第四遍,老奶奶终于出现在窗户边。汪孟情这才松了口气。一问话,才知道,老爷爷脚扭了,在床上躺着,老奶奶耳背,没听见敲门。她决定进去看看情况。进了门,看了老爷爷的脚,稍稍有点肿,问题不大,她又去了厨房,想看看缺不缺米面油和菜。结果菜篮里就剩一个土豆,冰箱里的一小把芹菜也都放蔫了干了,鸡蛋还有三颗,米面油倒是有。老奶奶说,买点菜吧,啥都行,每样少买点。临出门,老爷爷说,再买瓶红花油,家里的快要用完了。汪孟情一边大声应着两位老人,一边盘算着赶紧去哪家药店和菜店。

“曾队长,这段时间你们志愿者们太辛苦了,我们居民都看在眼里呢!天气热,我昨晚专门煮了一大锅冰糖绿豆汤,放在冰柜里冰了一夜,等会儿我拿到单元门口,你喊其他志愿者渴了来喝,保证干净卫生又解暑!”隔着电话,志愿者领队曾传友感受到了居民那满满的谢意,他觉得当志愿者虽然辛苦但是很值。

每天早上七点半集合,点名、分工,简单总结前一日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重点强调当日工作的注意事项……

虽然这只是个临时、自发的组织,但是大家积极性很高,有热情有干劲守纪律,这让曾队长对完成好这次抗疫工作很有信心。他说:“我们这个志愿者队伍里有公职人员、有个体户、有返乡大学生、有打工者等等,但是大家自从加入到这个队伍的这一天起,在居民眼里,就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所以只要居民有需求,不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已经深夜,我们不论开私家车、骑电瓶车还是跑步,都会第一时间完成任务,这件红马甲,这顶红帽子,还有这个红袖标就赋予了我们光荣的称号和职责!”

想起一首赞美志愿者的诗:“也许,你已无法描述他的容颜,但你会记得那是一张张笑脸。也许,你已记不清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能回味到他的温暖。没有豪言壮语,不招摇显赫,用无言的大爱感动着河山。没有薪金报酬,且低调缄默,把无私奉献变成躬身实践……”而我想说,你们是盛夏时节的那一滴滴甘露,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浸润着老百姓的心田。( 南彦芸)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