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农桑馕产业园让“霍城馕”香飘四方

丝路农桑馕产业园让“霍城馕”香飘四方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05 13: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疆霍城县丝路农桑馕产业园通过构建规模生产、注册品牌、研发制作、订单销售的馕产业链,在巩固脱贫的同时,不断让“霍城馕”香飘四方。

霍城县丝路农桑馕产业园距离县城3公里,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日产馕饼达4万个。

在馕已逐渐成为各民族家庭餐桌上每日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的今天,为了解决分散无序、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小户式馕生产的限制,将馕生产加工真正做成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霍城县兰干乡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400余万元,借助闲置的就业工厂、厂棚等集体资产,分东、南、西三个片区,在新荣村、双渠村、中心村打造“一园三区”的丝路农桑馕产业园,整合辖区相关人员、优秀技师和市场资源,集中90个零散家庭馕作坊入园,新建土馕坑55个、电馕坑20个,统一注册“丝路农桑馕”品牌。目前,丝路农桑馕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拥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包括制作区、生产区、展览区等,既环保卫生又干净整洁。

新入驻到馕产业园的霍城县兰干乡新荣村村民哈里丹·吐尔逊说:“以前我们一天卖一百五十个馕,现在到这个地方来每天可以卖三四百个馕。我们这个地方又干净又漂亮。”

通过一代代传承,霍城县兰干乡的打馕师傅们将打馕工艺流传至今,手中各有馕香。产业园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打馕师傅的精湛技艺,在馕研发制作方面,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理念相结合,在食材选用上严格把关,在馕的口味和种类上进行探索改良,除传统的窝窝馕、油馕、奶子馕等,又研发出玫瑰花馕、辣皮子馕、肉馕等57个新品种。目前产业园的馕根据不同种类,已经开启规模订单销售,除了销售至州直各县市外,还销售到了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地。

来到霍城县丝路农桑馕产业园,引入眼帘的是工人们正忙着和面、揉面、和馅、烤制,大家分工有序,有条不紊。产业园从支持农村家庭参与馕生产和研发为切入口,带动更多群众就业脱贫,目前这里共有打馕师傅100余名,共提供学徒、外围营销等就业岗位 317个。

50岁的脱贫户布为海里切木.艾力家住霍城县兰干乡,原本她就有着精湛的打馕技艺,今年通过村委会的介绍,应聘成为馕产业园的一名工人。而在这之前他们一家由于缺少劳动力,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的丈夫身患残疾,孩子还在上学,虽然政府给她家发了扶贫牛,盖了新房子,但是缺乏增收途径的一家人,巩固脱贫变得异常艰难。如今,通过实现她的稳定就业,让他们一家人的收入不断增加,也让他们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

兰干乡特色馕产业园员工布为海里切木.艾力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我的儿子上了免费的内高班,新房子给了,现在我农桑园打馕的工作一个月1500块钱,我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现在我不仅脱贫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像布为海里切木.艾力一样的脱贫户在馕产业园工作的还有40余人,他们通过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霍城县政协副主席、兰干乡党委书记高峻介绍说:“我们将原来分散的作坊式制馕工艺集中起来,同时把周边的一些小作坊、个体户全部纳入到我们统一生产经营当中。通过统一的管理、培训,现在整体的生产能力、制作标准、销售水平明显地提升,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断地显现,小馕饼已经成了霍城县的一张美食名片。”

(熊庭鹤)(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