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

新疆和田: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6-19 13: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帮助贫困村民如期脱贫,过上更好的生活,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路上为村民出点子、谋出路,竭尽全力、不懈奋斗。

在洛浦县多鲁乡喀瓦吐格曼贝希村的农家乐里,庞玉江与承包户麦麦提敏·吐尔逊尼亚孜正在厨房商议操作间的具体布局和厨具的安装事宜。看着即将投入运营的农家乐,村民麦麦提敏·吐尔逊尼亚孜感慨万分。

麦麦提敏·吐尔逊尼亚孜说:“刚开始我只有想法,但是不敢承包,害怕赔钱,在庞老师的鼓励下我承包了农家乐。”

麦麦提敏口中的庞老师,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驻洛浦县多鲁乡喀瓦吐格曼贝希村“访惠聚”工作队员。2018年1月,庞玉江主动报名参加“访惠聚”工作。从踏入村里的第一天起,他就将村民当成亲人。为帮助贫困户如期脱贫,他先后8次对全村86户贫困户进行入户大排查,建起一套详细的数据库,深入分析制约贫困户增收的具体原因,并为每位贫困户精准制定脱贫计划,帮助村民拓宽就业门路,增加经济收入。

 庞玉江说:“刚来到这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村情不熟、语言不通,但是我有心理准备。我想只要我把这里的每一个群众,每一个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把这个村当成我自己的家,我一定就能把这个工作干好。”

多鲁乡喀瓦吐格曼贝希村是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村,全村409户17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341人,人均耕地1.1亩。2017年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收入为负数,村民普遍缺乏内生发展动力。而村中心,占地10亩、杂草丛生的臭水沟更是让大家避而远之。

2018年2月3日,刚到喀瓦吐格曼贝希村3天的庞玉江与工作队第一书记连续几天对臭水沟进行考察了解,经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决定将臭水沟改造成集餐饮、观光旅游、特色禽类观赏、水上娱乐、垂钓、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承包给村民进行经营。把多年的臭水沟改造成农家乐,村民们听后都纷纷摇头。31岁的麦麦提敏·吐尔逊尼亚孜在庞玉江的多次分析和劝说下,鼓起勇气签订了承包合同。农家乐的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经营权归承包者所有;重点服务对象为本村(社区)全体农户,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年入驻扶贫农家乐的贫困户还可享受减免租金等优惠政策。

为使农家乐早日建成,投入运营,扩大农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庞玉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加大对臭水沟改造项目宣传力度的同时积极申请国家项目资金。去年底,臭水沟改造项目被国家民宗委列为扶贫项目。今年5月,利用129万元首批项目资金开工建设的农家乐已初具规模。

 麦麦提敏·吐尔逊尼亚孜说:“庞老师不仅帮我出谋划策,还主动借钱给我,让我购买厨具和桌椅板凳。现在农家乐已慢慢步入了正轨,生意也开始慢慢好起来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庞老师的帮助。现在在村民心里他就是我们的兄弟和家人。”

在庞玉江的帮扶和建议下,麦麦提敏在农家乐搭建了小木屋,修建了亭子和小桥,并不断学习烤鱼、凉拌菜等烹饪技术。如今,喀瓦吐格曼贝希村昔日的臭水沟全然发生变化,农家乐也已近入试运营阶段,预计6月30日正式开业。庞玉江说:“现在脱贫攻坚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虽然我们村是深度贫困村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这个能力,让我们村86户341人如期脱贫,让他们过上美好生活,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如今,在和田,像庞玉江这样为了让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如期脱贫,竭尽所能帮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人和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团结奋斗,走村入户、深入摸排、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为村民量身定制增收致富方案,帮助村民树立增收信心,壮大自身产业。在共同迈进全面小康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与村民携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刘善芳 阿卜力克木 阿依祖丽帕尔)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