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举行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线上线下联动探寻组培瓶里的野苹果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举行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线上线下联动探寻组培瓶里的野苹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4 18: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你见过野苹果吗?”“你见过组培瓶里的小小野苹果苗吗?”带着一颗好奇心,5月23日—24日,15名小小科普志愿者,走进了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科学院第十六个公众科学日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行的“探寻组培瓶里的野苹果”线上线下科普联动活动。

区别于往届公众科学日,本次活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没有组织大规模的现场科普活动,而是以线上直播为主、线下活动辅助的形式举行。活动当天,围绕科研人员如何在天山野果林采集野苹果树健康植株上的枝叶等部位,如何在组培瓶里通过营养液等培育野苹果植株,为何要保护新疆野苹果以及实验室里如何开展种质资源保护等科学问题,科研人员在现场展开了科普讲解,并在今日头条进行线上实时视频直播。同时,中国科普博览还在头条、抖音及西瓜视频等网络平台对 “探寻组培瓶里的野苹果”直播视频进行了推送。

除了了解新疆野苹果之外,小小科普志愿者还跟随科研人员了解了新疆野核桃和沙漠苔藓齿肋赤藓的相关科普知识。除了现场互动讲解、线上直播外,当天还举行了有奖知识问答,并为活动参与者颁发了“科学护照”。5月24日,小小科普志愿者就参加“探寻组培瓶里的野苹果”科普活动提交了“科学小报”及“科学日志”,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了展示。参与活动的小小科普志愿者、新疆大学附属小学的热亚特.阿曼同学表示:“没想到小小的玻璃瓶里也能长出苹果苗,还了解到科技发展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很有意义,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科普活动,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让科学知识传播的更远,特别有有意义,很希望今后能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天山野果林作为世界苹果、核桃、杏、李等多种栽培果树的祖先,是果树资源的天然基因库,也是我国珍贵的生物资源。近年来,位于伊犁的天山野果林大面积遭受虫害。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积极关注天山野果林的退化,借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山北坡退化野果林生态保育与健康调控技术”项目的实施,使得野果林的退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Plant Journal等国际植物学著名刊物。

鉴于野果林保护项目的科研动态发展,组织了此次主题科普活动,旨在通过网络科普的形式,让人们认识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从青少年开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让更多人关注天山野果林的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努力。

据了解,后期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还将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更多的线上科普活动,让科学的声音传播的更远,助推科学普及工作。(刘瑛)(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