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10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将成旅游新名片

新疆阿克苏地区10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将成旅游新名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22 09: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非遗中心已陆续对辖区内的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开展为期2周的视频拍摄工作,这些非遗项目将成为打响阿克苏旅游品牌的一张新名片。

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共有1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新疆维吾尔族刀郎麦西热甫、库车赛乃姆、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艺、维吾尔族匹尔舞等享誉盛名,有力地推动了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把‘库车民歌’和‘库车赛乃姆’拍摄成视频,可以多一种保护传承载体。”在库车市拍摄现场,“库车民歌”爱好者、库车市民间艺人艾则孜·托乎提说。

阿瓦提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该县借助百姓大舞台等阵地,组织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和乡村文艺小分队,以新疆维吾尔族刀郎麦西热甫为母本,创编非遗传承展示节目,在学校、旅游景区、巴扎、夜市进行展演,既加大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又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这次视频拍摄,无疑会让新疆维吾尔族刀郎麦西热甫传承更为长远持久,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开展视频拍摄,目的是为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做前期准备,让全国人民更加清晰、立体地了解阿克苏文化及风土人情。”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献宝说,近年来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大力推进“非遗+旅游”工程,开辟了具有阿克苏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路线。如今,阿瓦提刀郎部落、新和县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等非遗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刀郎文化旅游纪念品、少数民族传统乐器为龙头的产业群,当地的葫芦雕刻、刺绣、传统小刀等产品日益受到疆内外游客的喜爱,以非遗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董成忠)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