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在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将新技术、互联网农业种植、果树授粉、农产品销售等环节深度融合,为现代农林业生产“植”入智慧“基因”。
棉花种植搭上高科技“快车道”
眼下正值春耕春播农忙时节,在博湖县博斯腾湖乡农田里,农民利用新型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播种机实现无人驾驶、精准作业,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陈玉考是博湖县博斯腾湖乡库代力克村棉花种植大户,今年他计划种植3300余亩棉花。在棉花种植地里,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双膜播种机在土地上穿梭,播种,一排排地膜整齐地铺在平整的土地上。
陈玉考有些兴奋地说:“我以前都是采用人工播种,播出来是歪歪扭扭的,在北斗导航系统就引导下,农机如同有了“眼睛”,农机按照设定路线,实现自动驾驶,一次性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作业,播出来是一条线,无形间就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我的3300亩地播完后一算,比以前多出了十几亩的播种量。而且它耕作精准,作业率高,棉花成熟后,还方便机械化采收,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收益。”
博湖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刘明说:“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可以24小时全天候作业,提高机车的作业面积和作业的精准度 ,它保持行直列齐的精准率是1000米之内误差在2.5厘米以内。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而且还能确保每个植株均匀地分布,有利于机械化采收。”
针对当前棉花播种,博湖县农机推广技术站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宣传“智慧农业”带来的便利,转变农民传统耕作观念和习惯,让农民搭上高科技“快车道”。
近年来,博湖县引导棉花种植户走科学化种植道路,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将棉花的北斗导航播种技术、化学打顶技术、机械化采收技术集成运用到棉花生产当中,实现近80%全程机械化。预计全县棉花种植将在4月底全部结束。
农民用上无人机植保新模式
连日来,新疆巴州62万亩梨花陆续进入盛花期。
4月17日,在库尔勒市库尔楚园艺场,洁白的梨花与翠绿的防风林遥相呼应,焕发出绿色的生机,几架植保无人机在忙碌着。该场已有5000多亩梨园采用无人机为梨花授粉 ,演绎智慧农业种植新模式中,让农民节约成本,提高坐果率,农民增收致富更有信心。
记者从州农经局了解到,据测算,单架无人机一天可授粉150-200亩地,亩费用为50元两次授粉,单次授粉费用为25元。
人工授粉一天费用为180元,一人一天可授粉3-5亩地,需要多次进行授粉。
无人机授粉可缩短授粉周期,解决香梨开花,花期短的问题。
人工授粉周期长,用工量大,成本高,解决不了盛花期集中授粉的需求。
今年,库尔勒市库尔楚园艺场全场香梨果园总面积2万余亩,其中15年以上的果园面积1.5万亩,占七成以上。历年来,库尔勒市采用的都是人工“抖粉”和喷雾器液体授粉的方式,这两种授粉方式效果好,坐果率高,但是费时、费工、速度慢、容易错过最佳授粉时间。
2019年库尔勒市无人机授粉作业面积已超过万亩,效果显著。据库尔勒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义智介绍,通过反复实验比对科学论证,无人机授粉是从果树上方通过下压风力将含有花粉的营养母液雾化,均匀的喷洒到香梨花内,成功授粉。无人机授粉使用人工量少,效率高,可在短期内完成大面积的果树授粉,主要适用于大面积果园。
除了梨花授粉采用无人机,我州的棉花、小麦、辣椒、番茄等农作物也用上了无人机植保。据新疆巴州疆野云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瀚旭介绍,公司从2017年开始开展无人机农业植保业务,当年作业面积10万亩,主要是棉花、小麦、辣椒,除了巴州的还有南疆其他地州的。2019年有500架无人机,2020年因为业务量扩大,无人机已经增加到了950架,除了巴州域内,其他地州也来订购无人机植保业务,根据目前接到的订单计算,今年该公司的无人机植保服务已经惠及全疆上百万亩农田。“巴州的农民们接受得特别快,北四县基本普及了,不管是大条田还是小地块,农民们都开始使用无人机农业植保,像液面肥、除虫剂、杀菌剂、脱叶剂都在用无人机方式,农民是最讲实惠的,现在人工难找,人工费又高,他们只要算着用无人机划算,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用。”
记者从州农业农村局获悉,2019年,全州各类农作物推广无人机植保350万亩次。
记者从州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19年,若羌、且末两县红枣推广无人机植保面积20万亩,库尔勒香梨推广无人机植保面积十余万亩。
认养农业走出特色农业新路径
很多上班族都有一个田园梦,新疆骆驼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认养农业这种新模式就可以满足他们这个愿望。
认养人只需在手机上安装APP终端,就可以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行24小时监控——这不是虚拟的开心农场,是现实的“认养农业”。对认养人来说,这是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对传统种植农业来说,这是一种新思路带来的一种新业态,并且已经成为农业增值服务的具体表现。认养农业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实现了“土地”与“餐桌”的直接对接。
新疆骆驼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洋是个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公司从2016年6月成立以来,一直在做新疆农特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及销售,销售额从四年前的30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2600万元。他说:“新疆的农特产品特别受消费者喜爱,我们的香梨2019年销售额200万元,尉犁县羊肉达2000万元。看到内地兴起了认养农业,我就在想,我们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搞呢?”
他今年开始搞认养模式。年初,他就把康庄庄园的2000亩香梨园、300亩红枣园、600亩葡萄园,玖利农庄的1000亩冬枣园,巴州阿瓦提农场百果佳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00亩香梨园,三木子葡萄研究中心的400亩葡萄园,若羌县华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00亩红枣园,尉犁县墩阔坦乡5万亩生态牧场的2万只羊签了下来,通过签协议付定金的方式,从3月份开始已经给各庄园和合作社付了120万元定金,先圈定了一些果树用于客户认养,打造了一个可视化的生态认养平台——骆驼家的农场。认养人付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可以获得果树上的果实的所有权,目前,公司已经为圈定的果树进行挂牌并开通监控视频,客户可通过线上平台可视可溯源的方式,随时随地看到这棵树的生长情况,并在水果成熟的时间,全程看到水果采摘、包装、发运的完整过程。一棵8年以上的盛果期香梨树疆内认养价格是590元,疆外价格是890元。一只尉犁羊在疆外认养价格是1680元,疆内是1280元。
截止到4月14日,该公司已有16000余棵香梨树被认养,还有1200只尉犁羊被认养,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客户居多。
北京的陈伟先生说:“花不多的钱,就能拥有自己的一棵香梨树,还可以看到它的生长过程,感觉非常有意思,我儿子每到周末都要在我手机上看一下它,还给同学们说他在新疆有一棵香梨树,秋天就可以吃到树上摘下的香梨了,感觉给他增加了很多乐趣。”
据了解,目前巴州各县市均开始推广智慧农业新模式,随着智能化不断“加持”,农民的农业生产更具“智慧”,推动了巴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周海霞 郭玉顺 图:达来 倪菁菁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