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恢复生机活力 繁荣景象生动呈现

城市恢复生机活力 繁荣景象生动呈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3-19 21: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疆阿克苏各地企业、个体工商户纷纷复工复产。那么,作为承载着人们居住、生产、生活、娱乐等诸多功能的城市是否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请随记者到城市里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真实情况。

地下商业街恢复营业

3月17日,记者在阿克苏市各大地下商业街看到,紧闭一个多月的大门终于开门揖客。至此,阿克苏市内各类大型商贸场所已全部恢复营业。

疫情发生后,阿克苏市天龙、金龙、栏杆路、南昌路等地下商业街全面关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阿克苏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落实防疫工作措施,同时引导、帮扶各条商业街积极做好复工复产准备。经过多方配合,地下商业街于3月17日开门营业,营业时间从10:30—19:30。

“您好!请扫二维码。”在阿克苏市兴隆街地下街门口,所有进入地下街的人员,均有序扫码登记,并接受体温测量。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营业第一天,地下商业街所有出入口全部开放。每个出入口均有工作人员负责对进入人员测量体温、提醒戴口罩、扫二维码实名登记。进入人员都会主动拿出手机扫码并向工作人员展示,部分未带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手写登记信息即可进入。

“特殊时期,互相体谅一下,这样做大家心里都踏实。”市民吴女士说。

地处阿克苏世纪广场处的天龙地下街出入口人流量较大,市民出入地下街都能自觉间隔排队,主动扫码登记、接受体温测量等。

复工商铺超九成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几家商铺门口还贴着“回家过年”的字样,其余商铺全部开门迎客。

“今天刚刚开门,很多人还不知道,所以客流量不是很大。但是我已经备足了货,为日后生意做准备。”在阿克苏市兴隆街开美甲店的店主张女士说。

阿克苏市天龙、金龙及和顺名品广场等地下商业街不少商户正在开展促销活动。

“虽然刚刚开门,但是人流量已有年前的六七成。闭市了一个多月,现在必须采取一些优惠销售策略,才能快速提升销售额。”在和顺名品广场经营某服饰店的店主张先生说,疫情防控期间虽然没有开门,但是自己一直在关注内地市场的各类新服饰,预订的服饰这几天已经陆续发货,款式新潮、丰富。

市民阿依古丽说:“我刚好路过,看到地下商业街开门了,就下来看看,没想到不少店铺都上了新货。马上就到春夏换装的季节了,这几天我要好好逛街挑选一下喜欢的衣服。”

防疫经营两不误

“我们主要进行安全、卫生检查,重点查看各个商铺的灭火器是否更换、一键报警装置是否正常、卫生环境是否达标。”阿克苏市兴隆街便民警务站民警对记者说。

天龙地下商业街、和顺名品广场均属阿克苏市兰干街道海江社区管辖,两个地下商业街共有商铺318家。阿克苏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海江社区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段向有告诉记者,每天社区干部都会协助商铺分早中晚三次消毒。

“顾客离去后,我们都会全方位消毒。中午有拖地机进行地面消毒、清扫。”段向有说,每天开门营业前,社区都会让商铺店主、员工测量体温,正常的才能上岗,确保来往群众的健康安全。

段向有告诉记者,地下商业街使用的是中央空调和消防管道的专业排气系统,是否正常使用、使用效果如何,是每天着重监测的工作。

各大早市相继开市

3月16日天还没有亮,阿克苏市华龙小区早市上的商贩们已开始忙碌起来:摆放摊位、整理蔬菜……

天一亮,就有市民逛早市。记者发现,在进入早市之前,阿克苏市新城街道兴隆街社区干部、片区民警和安保人员会维护秩序、监测进入人员的体温,并要求市民戴口罩。

马先生做凉皮生意。疫情未发生前,他每天可卖150多张凉皮,收入600多元。“现在早市终于开市了,我要争取多销售产品,把损失补回来。”

华龙小区78岁居民张先生一大早就和老伴到早市上买菜。他说:“早市恢复营业了,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而且早上的菜既新鲜又便宜。”

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志东介绍,华龙小区早市设置180多个摊位,其中为辖区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10个摊位,不仅安排了一部分人自主创业,还方便了周边居民生活,更繁荣了市场。

据了解,目前阿克苏市的苹果广场、华龙小区、新伟美食街、世纪广场、王三街等早市陆续开市运营。

乡村巴扎人来人往

3月17日,星期二,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迎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首个“巴扎日”。

就像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一场春雨后迫不及待地冒出鲜嫩的绿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沉寂许久的巴扎重新开市,昭示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复苏。

当日11时,巴扎附近的停车场已经“一位难求”。主干道上,电动车、三轮电动车、私家车从四面八方涌入。乡际班车停在路边,赶巴扎的男女老少依次下车走向巴扎。

水果摊上,红色的苹果、草莓,黄色的菠萝、香蕉,橙色的砂糖橘层次分明;一把把都塔尔码放得整整齐齐,带着乐器赶巴扎的手艺人戴着口罩、坐在凳子上谈笑风生……

12时以后,沿街铺面全都开门营业,巴扎上的摊位多了起来,烟雾缭绕中,熟悉的“新疆味道”又回来了。

红色炭火的炙烤下,肉串滋滋冒油,烤肉师傅依次抓取辣椒面、孜然和食盐,轻捻手指,调料均匀撒下。围着烤架的食客们眼睛盯着烤肉,都想早点品尝。

相比之下,麻辣烫摊位前的食客们不慌不忙地点菜,耐心等待着出锅,取餐后不忘与其他食客保持距离。

41岁的阿不力克木·麦苏木是托依堡勒迪镇托依堡勒迪村脱贫户,一年前在巴扎上开了一家“团结肠肝烤肉店”,生意一直不错。

“今天是疫情发生以来的第一个巴扎天,吃烤肉的人特别多。”阿不力克木·麦苏木说。

( 邓丽娟 冯磊 董成忠 )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