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我媳妇身体好多了。”2月15日16时,接到车间干部打来的电话,李校兵看着熟睡的妻子,激动地说。
一条热线,8分钟紧急救助,让李校兵患病的妻子转危为安。这条消息在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机务段迅速传开。
“老公,我肚子疼得厉害,你赶快回家吧。”2月14日晚21时,李校兵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
“媳妇,我刚到吐鲁番,你别着急,我现在联系单位。”妻子怀孕6个多月,家里只有母亲和3岁的孩子。因为防控疫情需要,妻子此前产检也是提前预约,坐出租车去医院。
“你赶紧打段上的党员885服务热线。我给你联系返回库尔勒的火车。”听到李校兵反映的情况,在吐鲁番值班的管理人员许洋立刻行动起来。
“请问是党员885服务热线吗?我是运用车间李校兵,我媳妇肚子疼,能帮我送她去医院吗?”
听到李校兵焦急的求助声,值班干部赵一峰立刻回答:“放心,我们马上联系解决。”
“疫情防控期间,段上的汽车上路需要批准,但是孕妇状况危急,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赵一峰联系安全保卫科干事刘道奎。
“王站长,我们段火车司机的妻子突发疾病,需要送往医院,能不能帮个忙。”刘道奎联系正在执勤的铁路27区便民警务站中心站副站长王文军。
“可以,具体住址是哪里。”王文军痛快地答应了。
刘道奎一边打电话联系,一边向段门口跑去,与王文军共同赶往李校兵家中。
小区单元门口,李校兵的妻子付女士在婆婆的搀扶艰难站着,脸色发白,额头上冒着汗,情况非常紧急。刘道奎立即将付女士扶上警车,送往医院。
“赶紧送往巴州医院。”许洋通过查号台查到了相关医院的电话,提前与医院联系咨询,医生给出了送诊建议。
“现在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孕妇的情况紧急,一刻也不能耽误!”王文军拉响了警笛,并提前向120求助,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危急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格外珍贵。从单位到家里,再到医院,一条与时间赛跑的“绿色通道”搭建起来。
以往需要25分钟的路程,不到8分钟就走完了。当警车平稳地停在巴州人民医院的紧急门诊口后,王文军和刘道奎同时松了一口气。“你们送治非常及时。”急救中心的医生对他们行为予以肯定。
听到妻子被送往医院的消息,李校兵焦灼的面孔逐渐放松下来。
“最早返回库尔勒的货车23点多开车,段上也联系好了,到了车站有车接。”许洋不停地打着电话,安排好了李校兵回家的事宜。
“我本来准备直接去医院的,后来听说媳妇凌晨3点已经回家。”原来,李校兵的妻子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肾积水。因为孕妇不能轻易用药,医生打了一针后,考虑到疫情防控风险,建议孕妇先回家观察,如情况严重再办理住院。
凌晨7点多,李校兵返回家中。
“老公,你回来了。”听到李校兵回家的动静,妻子醒了过来。
“身体怎么样?”
“好一点儿了。”虽然腹部还是一阵阵疼痛,但是她感觉没有之前那么严重了。
“关键时刻,党员885热线真心管用。”提起妻子患病得到及时救助的经历,李校兵声音略带哽咽。
“我们出乘两天到四天才能回到库尔勒。”李校兵说,有了党员885热线,感觉像吃了颗定心丸。
库尔勒机务段自2013年3月15日开通党员885服务热线,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目前共接听来电500次,其中应急服务150件,政策咨询226件,监督投诉89件,建言献策10件,其它25件,服务满意度达到100%。
“抗击疫情阻击战打响后,我们的职工奉献在运输一线,我们更要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实际困难,解决后顾之忧。”库尔勒机务段党委书记樊冠军表示。
如今,这条暖心热线将该段干部职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吴奇 高琳其)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