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疆十大科技新闻

刚刚过去的2019年,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新疆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许多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自治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新疆十大科技新闻

来源: 科普新疆
2020-01-02 09: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刚刚过去的2019年,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新疆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许多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自治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自治区科协与相关媒体组织专家进行遴选,评出2019年新疆十大科技新闻。

一、《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新疆的决定》出台

2019年11月29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新疆的决定》。此决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第十九次、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对科技创新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工作部署,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新疆,为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内容主要包括:一、坚定创新理念,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觉;二、提高科技供给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技惠民;五、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六、深化科技合作,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技术转移;七、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八、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九、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设创新型新疆。

二、肖文交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新疆两院院士达到8人

11月22日,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文交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他长期从事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瞄准造山作用与大陆增生机制的国际前沿,围绕造山带结构及时限、造山方式与大陆增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坚持在中国北方及邻区戈壁山区开展系统研究,在中亚造山带构造格局和大陆增生机制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获得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至此,新疆在世的两院院士达8人,包括新疆西甜瓜育种事业的开创者吴明珠、绵羊育种学家刘守仁、石油地质学家康玉柱、建筑设计专家王小东、新疆多语种信息技术开发者吾守尔·斯拉木、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陈学庚、水利专家邓铭江等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地质研究专家肖文交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随着“肖文交院士工作站”成立,新疆的院士工作站已增至52家。

三、《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1月8日上午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新疆油田公司牵头负责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立足国内、发现大油田、保底2亿吨”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中国石油践行国家战略,挑战凹陷区不发育规模粗粒沉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油气藏的传统学科认识,历经十余载艰辛攻关,依靠自主创新,填补了理论认识空白,在国际上创立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发现了玛湖十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

玛湖油田的发现,是我国石油勘探近十年来在新领域的最大成果,奠定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理论与中国技术,使世界资源潜力巨大的凹陷区砾岩可望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重大接替领域。

四、棉籽制成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获得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专利金奖

4月25日,来自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消息称,经过多年科研攻关,瞄准润滑油领域,以提高抗氧化剂性能为目标,结合新疆丰富的植物油资源,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高性能酯类环境友好抗氧化剂。这一成果在近日获得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专利金奖。

塑料、润滑油、橡胶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氧化老化的现象,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原有性能。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抑制或延缓这种氧化过程,因此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科研人员通过醇羟基和羧基的酯化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种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科研人员采用了新疆丰富的棉籽油作为原料。

五、科技援疆资源不断聚集

2015年以来,在全国科技援疆工作中,各省市累计在新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300余项,金额达11.1亿元。新疆与各省市共同实施的科技援疆计划实现先进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533项,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2385人,培养本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715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2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7亿元。科技援疆资源正不断向新疆聚集。

科技援疆正不断促进新疆民生改善。2015年来,各省市共实施科技援疆扶贫项目44项,自治区财政拨款1243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623.7万元,新增就业人员3682人,培训农民达32266人次。

同时,科技援疆的载体也不断丰富。2015年以来,新疆已建立25个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3家自治区众创空间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9年,中国科协为全疆科技馆免费开放、科普惠民服务、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青少年科技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5682万元。多领域、多层级、全方位的科技援疆实施载体正逐步形成。

六、克塔铁路建设破解风吹雪防治世界性技术难题

5月30日开通的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穿越70多公里的玛依塔斯风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克塔铁路安全、快速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克塔铁路是新疆铁路网奎北铁路的一条支线铁路,全长271公里。

克塔铁路工程有约75公里范围位于玛伊塔斯风区,风力强劲、持久,最大风力可达13级,每年冬季东西交替的大风造成罕见的暴风雪灾害,在低洼地带堆积产生雪阻、雪埋,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安全。风吹雪防治作为世界性技术难题,也是克塔铁路重点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七、新疆奖励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奖科技成果和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

3月1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对为我区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授予方创琳、梁晓玲、常爱民、雷德文、潘伯荣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授予144项成果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其中授予“新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等27项成果一等奖,授予“塔里木盆地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等54项成果二等奖,授予“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电网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等63项成果三等奖。

八、6名外国专家获得2019年度自治区“天山奖”

近年来,新疆把引进外国专家作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政策。2010年至2018年,新疆实施专家项目507个,聘请外国专家3327人次,其中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9名,获得新疆“天山奖”53名。“天山奖”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每年评审一次。

11月8日,2019年度自治区外国专家“天山奖”颁奖仪式举办,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蒙古国专家孙博雅、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英国籍专家董涛、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米热阿孜则·阿赫莫多夫、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澳大利亚籍专家李军、新疆农业科学院吉尔吉斯斯坦籍专家托克托拉利耶夫·比穆扎、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籍专家菅原润获奖。

九、新疆首个光热电站并入电网运行

12月29日23时39分,在“疆电外送”重镇新疆哈密市,新疆首个光热电站并入电网运行,其连续稳定、启停成本低、调峰能力强的特性将提升当地向疆外输送新能源的能力。这一项目是哈密塔式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位于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是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可实现年供电量1.983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6.19万吨。

光热电站采用“光—热—电”的发电方式,成千上万的定日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位于太阳塔顶的吸热器表面,形成800℃以上的高温,通过传热介质产生500℃以上的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

十、新疆宣告消除疟疾,公共卫生领域再添成就

消除疟疾是我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倡议,按照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的一项国家公共卫生行动。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移民局、海关总署等部门派出的专家和代表组成的新疆消除疟疾终审评估组,于2019年12月16日至19日赴新疆进行了消除疟疾评审工作。评估组人员一致认为,新疆疟疾防控工作达到了国家消除疟疾目标的各项要求,通过了消除疟疾评估。

2000年8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一农民感染疟疾,这是当地报告的最后一例疟疾本地感染病例。此后至今,已连续19年实现本地感染病例零报告。疟疾这个曾经严重危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已经被消除,这是新疆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