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中打造循环式绿色生态链

大漠中打造循环式绿色生态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18 14: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17日,在塔里木盆地湿地保护区,中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托甫台TP13站内的拆除工作正有序进行,加热炉等各种钢铁设备已拆迁过半,这里将于25日完全拆迁,然后恢复绿色生态。2018年,该油田已经完全退出了胡杨林保护区。标志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进入了“宁舍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新时期。

10月初,新疆维吾儿自治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导组成员来到西北油田托普区块原AT28井场,看见曾经的采油设备已拆迁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葱郁,不禁感慨:“西北油田退井还林措施执行到位,生态恢复较快。”

图为西北油田退井还林后进行生态恢复的场景。田昆

近年来,西北油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塔里木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塔里木河上游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退井还林工作,先后封井74口,封堵油气管道近400公里,使1000余亩油区实现复垦。同时,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绿化定制”工程,采油污水回注再利用率和工业废弃物处理率均达100%,油区绿化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在大漠打造出了循环式绿色生态链。

宁舍万吨原油,不舍绿水青山

金秋时节,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在阳光下金光灿灿,引得无数游人围观,日产百吨原油的TP321X井就曾掩映于此,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历史记忆。

塔河流域有胡杨林1500多万亩,是我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这里有105口油井被划入保护区范围,涉及油田生产区块542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储量3325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35亿方,这些井全部封存每年会影响产量37万吨。

面对产量利润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冲突,西北油田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他们制定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气设施限时退出整改实施方案》,计划利用3年时间,让生态红线区内的油井及设施永久封井、清理,并恢复植被。

胡杨林保护区内有31口油井、5座地面集输站场、58条143.62公里管道属于采油一厂管理,由于横跨轮台、尉犁、沙雅三个县,退出任务十分艰巨。该厂干部职工明确责任,倒排工期,作业监督全天24小时盯在现场,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封井还林任务。

图为12月17日TP13站拆迁。周先贵

“今年我们共封井、拆除油井34口、地面站场5座,力争在2020年全部完成自然保护区退井还林工作,彻底将绿色还给塔里木河两岸。”安全副总监文军红说。

创新工艺节能减排,还大漠清白本色

“我们将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通过高压回注替到井内,已累计采出原油400万吨,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如今变成了注水替油的‘宝贝’”。西北油田生产运行管理部吴振东说。

工业废水排放是国企的一个“老大难”,西北油田创新实施注水替油工艺,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油田在四个联合站扩建了污水处理系统,采油废水处理能力每天达2.55万方,废液处理合格率达100%。

过去,少量天然气来不及回收就被直接放空燃烧,近年通过实施“火炬熄灭”工程,西北油田天然气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9%,回收天然气超亿方。

为确保土地不受污染,经过两次扩能,西北油田现有的6套“热解析”装置,每天处理污油泥能力达430吨,今年共处理污油泥近20万吨,完全满足了工作需要。处置达标后的“渣土”,还被制成筑路材料、仿煤燃料等产品,进行绿色利用。

图为西北油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施的人工防风固沙工程。张俊

该油田还采取“以气代油”“以电代油”等措施,实施电驱注气等措施240井次,碳排总量、排放强度均控制在集团公司下达指标之内。同时,将部分低效抽油机更新为变频节能控制型抽油机,降低电耗15%以上。一系列新工艺的成功应用,每年可降低价值上亿元的能耗。

“绿化定制”工程,让荒凉大漠变绿洲

“瞧,咱们的小客人又来了!”12月6日晚,一只野狐狸又按时来到西北油田西达里亚计转站,享用工人们给它准备好的营养餐。随着小站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这里吸引了大量的狐狸、黄羊等野生动物。

为在大漠打造一座绿色油田,西北油田创新实施“绿化定制”模式,每年投入一千多万元治理大漠戈壁,通过稀释盐碱、换土等方式,在塔克拉玛干建成了50余万平方米的绿地。2002年开始,将绿化工程外包给专业化种植队伍,大量种植耐旱、耐高温的沙枣、垂杨柳等树种,数年间,植物成活率提升到了87%,呈现了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

图为西北油田在塔克拉玛干全员植树。张俊

同时,该油田坚持落实区域生态恢复、绿化及防风固沙保护措施,每年投入近3000多万元用于森林植被恢复及土地复垦,实现了“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绿化模式。近两年,采油一厂等一线单位大量种植瓜果蔬菜,扩建葡萄长廊,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

植绿还得护绿。该油田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理念,以油田治安消防中心为主体的基层员工,义务担当护林员,每年都与当地林业防护站开展消防、护林等工作,确保了300余亩胡杨林茁壮成长。(张俊 孔守曾)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