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库铁路实现最长“穿越” 阿尔金山隧道正式贯通

打穿最后一层岩石,阵阵清风涌进隧道。当天11时30分,伴随一声炮响,在群山中跋涉的格库铁路完成了历时3年零6个月的最长“穿越”。当建设指挥者宣布阿尔金山隧道贯通的那一刻,红旗飞舞、人群雀跃,欢呼声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隧道里回荡。

格库铁路实现最长“穿越” 阿尔金山隧道正式贯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19 1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打穿最后一层岩石,阵阵清风涌进隧道。当天11时30分,伴随一声炮响,在群山中跋涉的格库铁路完成了历时3年零6个月的最长“穿越”。当建设指挥者宣布阿尔金山隧道贯通的那一刻,红旗飞舞、人群雀跃,欢呼声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隧道里回荡。

格库铁路为客货共线的区域路网干线,是新疆“东联西出”三大铁路通道中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东起青海省格尔木,西至新疆库尔勒。线路建设标准为国家I级电气化单线铁路,全长1213.95公里。其中,新疆段线路长708公里。

格库铁路从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附近进入新疆境内,便投入了阿尔金山怀抱。阿尔金山,在蒙古语中意为“有柏树的山”。这里海拔在3000米~3600米之间,地处青藏高原寒带气候区,干旱少雨,四季温差大,冬季漫长酷寒。

格库铁路攀爬上海拔3000多米的阿尔金山,再下降到海拔800多米的山脚,为了降低坡度,一路需要跨大桥、穿隧道,在绵延群山中逶迤而行。新疆段共设计隧道16座,有15座地处阿尔金山,其中阿尔金山隧道(13.195公里)为全线第一长隧,是格库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从库尔勒带来的绿色植物在这里最多存活两个月。”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格库铁路新疆S6标项目经理部经理郭泉说,在阿尔金山隧道施工,要面临高原、高寒、缺氧和缺水等多重考验。

阿尔金山冬季气温达摄氏零下30多度。这里空气稀薄,在山上爬几步就会胸闷气喘,缺氧导致人工效率降低30%~40%,机械降效40%~50%,铁路建设单位通过增加机械设备数量来应对缺氧难题。

在茫茫荒原中,一切寻常的事物都变得珍贵。水,要从60多公里外的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拉来;打电话,要去距项目经理部10公里外的315国道,只有国道两旁5米附近有信号。

“不仅工作生活条件困难,施工难度也很大。”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格库铁路新疆S6标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王广科表示。

阿尔金山隧道是格库铁路唯一一座一级风险隧道,地质情况极为复杂,要穿越11个断裂带,其中有9个富水区,隧道内出水量较大,最高日出水量达2.7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游泳池的储水量,铁路建设者们经常“冒雨”作业。

阿尔金山隧道施工范围内遇到岩溶、膨胀岩、高地应力、断层破碎富水带等不良地质。“特别是在膨胀岩地址条件下施工,相当于在‘海绵’里打隧道,膨胀岩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浓度后,会产生爆裂,直接影响人身安全、施工进度和质量。”高战飞介绍。

着眼打造精品工程,新疆铁路建设指挥及施工单位创新施工工艺,针对隧道防寒保温设计,采取防水板+保温板+防水板措施,形成“两防一保环向张拉”工艺,攻克了高原高寒环境下隧道防寒保温难题,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施工进度,为后续类似环境施工提供宝贵经验;从高原寒区隧道防寒保温体系施工工艺研究出发,通过现场对环向保温盲沟现场工序设计、施工工艺优化,实现了隧道环向保温盲沟快速施工,保证了施工质量,有效解决了隧道衬砌后期冻胀问题。

格库铁路穿越阿尔金山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铁路建设者们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采取将施工方案改路为桥和线路绕行等措施,留住无人区里的小溪、水源;为了保护塔里木河下游水质,施工人员宁可忍受蚊虫叮咬之苦也不愿洒播杀虫药剂。在阿尔金山隧道掘进中,排水量远超设计预想,施工单位在出水口增设了污水净化处理站,多支出成本2000万元。

“阿尔金山隧道是格库铁路最后一座隧道,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火车只要十分钟就能穿过大山,格库铁路全线通车指日可待。”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铁路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表示。

目前,新疆库尔勒至青海省格尔木乘坐汽车需26小时,格库铁路建成后乘坐火车出行仅需12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

格库铁路建成投运后,新疆将形成以兰新线和兰新高铁为主通道、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至新疆哈密铁路为北通道、青海省格尔木至新疆库尔勒铁路为南通道的“一主两辅”格局,进一步增强新疆铁路东联能力。(吴奇 徐多雄)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