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雅县:农田残膜回收发展生态环保绿色农业

新疆沙雅县:农田残膜回收发展生态环保绿色农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11 14: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9日,在沙雅县海楼镇乔格铁热克村村民喀依木·沙依木家的棉田里一台拖拉机牵引着残膜回收机械在棉田里来回穿梭进行着残膜回收作业,作业过的土地不仅棉杆被粉碎了,农田残膜也被残膜回收机快速卷起,集中回收到后置的聚膜茬框里,机械所过之处非常干净、平整。

今年,喀依木·沙依木种了30亩地的机采棉,五天前,喀依木·沙依木联系海楼镇社会化农机服务公司找来采棉机采完了,当天就将棉花拉到扎花厂卖掉了,这让他对现代农业感慨不已。原本准备偷闲的喀依木·沙依木,得知镇里建立了残膜回收站回收残膜,政府对棉田残膜回收还有补贴,他又再次联系海楼镇社会化农机服务公司找来残膜回收机抓紧时间回收棉田里的残膜。

喀依木·沙依木说:“残膜回收不仅对农田有好处,而且政府还给补贴、回收的残膜还能卖钱或者按比例折换新地膜,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要抓紧时间把残膜回收完交到镇里的残膜回收站里。”

为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今年,沙雅县加大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农民、农机服务合作社和企业购买残膜回收机械,扶持培育带动成立残膜机械回收合作社8家。

据海楼镇社会化农机服务公司负责人孙彬介绍,该公司引进的是沙雅县钵施然智能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残膜回收机,集秸秆粉碎和残膜回收与一体,机械作业宽幅是2.05米,每小时作业15亩,残膜回收率在90%以上,购买时享受了4.05万元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

今年,针对残膜回收,沙雅县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项目惠及10个乡镇10万亩农田,每亩地残膜回收补贴30元,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残膜回收再利用企业沙雅县顺盈科技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县12个乡镇(管委会)组建残膜回收合作社,有偿回收农民手中的残膜,并吸纳60余名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就近就地就业。

买合穆提·米吉提是沙雅县海楼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他将自己家的棉花采完以后,经村委会介绍来到了海楼镇海楼村残膜回收合作社工作,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买合穆提·米吉提在网点里主要负责残膜初筛、简单除杂和打包工作,工作技术要求不高、机械操作简单,他很快的适应了合作社的工作。

买合穆提·米吉提说:“在这边上班挺好的,离家很近,能照顾家里,上班也很方便,每个月还能拿到2600元的工资,我一定努力工作。”

海楼镇海楼村残膜回收合作社于2019年9月成立,合作社成立以来,前来交售残膜的村民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已回收残膜50余吨,农田残膜回收面积1.4万余亩。

交售完残膜的海楼镇海楼村村民斯迪克·阿山说。“以前没有回收的时候,地理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种子播下去以后,被包在残膜里面发不了芽,这极大影响发芽率,对农业生产影响特别大,而且一到春天刮风的时候,房前屋后都是地膜。残膜回收以后,不仅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土壤也得到了治理,村容村貌也整洁了很多,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一个福音,明年我会继续做好残膜回收。”

近年来,沙雅县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打响残膜回收攻坚战,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对环境、耕地的污染及回收再利用的重大意义,引导群众开展规模化农田残膜回收,清除白色污染,还农田于自然,实现绿色农业发展。

沙雅县供销社党组书记罗旭东说;“以前,没有残膜回收合作社,农民要么不清理耕地里的残膜,要么将残膜烧掉或者随意堆放着田间地头,对环境和耕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解决这一难题,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进残膜回收企业,建立合作社,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回收残膜的积极性,避免残膜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控制了白色污染。”

据了解,目前,沙雅县已回收完成农田残膜20余万亩,通过实施10万亩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项目示范带动全县残膜回收预计可达196万亩,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后续,该县将不断总结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普及残膜回收技术,从源头上治理白色污染。(王玉堂)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