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面向市场多举措推进林草种苗事业发展

记者从8月23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召开的全国林草种苗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启动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摸清我国种质资源家底,收集保存各类林草种质资源15万份,林草种质资源DNA样本20万份。

国家林草局面向市场多举措推进林草种苗事业发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24 07: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新疆昌吉市8月23日电(记者毛卫华)记者从8月23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召开的全国林草种苗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启动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摸清我国种质资源家底,收集保存各类林草种质资源15万份,林草种质资源DNA样本20万份。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保障种苗供应、保护种质资源、市场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共建成各类良种生产单位150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94个。十八大以来,累计生产林木种子1.7亿公斤,苗木2800多亿株,审定认定林木良种3224个、草品种106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提高到65%。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99处、草品种中心库1处、国家种质资源圃17处,共保存林草种质资源近10万份。搭建各级各类、线上线下种苗花卉交易市场近1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种苗交易平台体系。

但目前我国林草种苗事业仍存在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林草种苗结构性过剩等问题。2018年,全国可出圃的苗木约430亿株,当年造林绿化实际用苗量仅为165亿株,过剩苗木高达265亿株,其中松、杉、杨、槐等品种占90%,而珍贵树种、乡土树种、优质经济林等品种却供不应求。同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不高,基层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严重制约种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推进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关于推进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25年,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要达到75%,商品林全部实现良种化,草种自给率明显得到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基本建立,种子生产供应体系更加健全,种苗市场监管水平全面提升,种苗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基本形成,制约种苗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种苗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会议上指出,下一步,将采取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培育林草良种壮苗等举措推进林草种苗事业发展。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逐步建立起国家、省两级和原地库、异地库、设施库三种方式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开展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建立国家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

张建龙局长对新疆在林草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与充分的肯定,认为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草原工作,全区林草事业实现长足发展。特别是全区林草种苗工作抓得很有特色、很有成效,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林草种苗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良种补贴制度,新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88.6%;打造了呼图壁国家级种苗交易市场,促进了种苗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全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种质资源家底;建成了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为全国设施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东升表示,全国的林草会议在新疆召开,对新疆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机遇,我们可以从前来参会的外省专家那里学习很多的经验,这对推动新疆资源保护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加强新疆的生态建设,对建设美丽新疆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就新疆来说对于种子的调查和保护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介绍,据估算,我国每年治理退化草原1亿亩,大约需要10万吨草种,需要350万亩种子田。这也意味着,未来,打造“植物科研+技术输出+种业基地+草种生产加工+草种销售”这样的一体化产业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会进一步推进商品林树种的良种选育,大力选育一批耐瘠薄、耐盐碱、抗病虫害、抗干旱的乔灌木良种和抗逆、广适、高产的优良草种。制定区域林草种苗产业发展意见或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明显的种苗产业,打造优势品牌。培育一批种苗产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推广林苗一体化栽培模式,推动种苗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共赢。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张建龙说。

据悉,国家未来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建立长期稳定增长的种苗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种质资源保护、种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扩大国家良种补贴资金规模。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商业化育种。切实加强种苗工作组织领导,加强种苗工作顶层设计,做到规划有位置、资金有盘子、政策有突出、工作有抓手,推动林业与草原种苗工作协调发展。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