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最后一公里 “近邻奶茶会” 迈向多元共治

疏通最后一公里 “近邻奶茶会” 迈向多元共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11: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张大姐,奶茶喝上!上次你家房屋反水的事儿解决了吧?”“快得很!当天社区就协调物业修好了,现在家里舒坦得很!小王,你家玻璃不漏风了吧?”“早不漏啦!上次奶茶会一开,就有邻居主动上门免费帮我弄好了。今天聊啥?我都等不及了……”

11月25日傍晚,参加“人民城市·温情中国”吉木萨尔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团来到新疆吉木萨尔县文明路社区时,接待大厅里灯火通明,一场热气腾腾的“邻里奶茶会”正在进行。社区主任张君一边招呼大家落座,一边说:“今天咱们边喝奶茶边聊,有啥问题尽管提,一起想办法解决。”

大家或坐或站,人手一杯奶茶,就像一家人拉家常。张君说,之所以叫“奶茶会”,是因为在吉木萨尔,去别人家串门喝碗奶茶是常事。一杯奶茶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

从2023年10月第一场开始,文明路社区已经办了450多场“邻里奶茶会”,解决了近百件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壶奶茶、几张桌椅,居民们唠着家常,不仅拉近了距离,也议出了治理良方。

11月25日,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文明路社区内,专门为社区居民打造的”奶茶议事厅“。 常谊谊 摄

奶茶里的治理智慧

文明路社区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核心区,有7个老旧小区和5栋独栋楼,住着7000多人。老旧小区改造、邻里纠纷……事情不大,解决起来却不容易。

张君坦言,居民来自各地,互相不熟悉,楼上楼下都很少来往,这种“原子化”的生活状态,成了社区治理的难点。“以前调解矛盾,经常两头跑、两头劝,效果还不好。”

2023年10月,社区党委从福建援疆厦门分指挥部了解到厦门“近邻党建”模式,决定也试试看,让居民面对面交流。

说干就干。在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社区党委组织文化佳苑东区居民开了第一场“近邻奶茶会”。

网格员王继明回忆:“邻居们围坐在我家客厅,喝着热奶茶,聊得热火朝天。”参会的除了居民,还有社区干部、网格员、民警和人大代表,大家畅所欲言,能现场解决的当场拍板,解决不了的由相关负责人认领,形成闭环处理。

“近邻奶茶会”以单元楼为单位,利用晚上或节假日时间,鼓励群众“说事、议事、理事、晒事”。一碗奶茶,不仅化解了邻里心结,更连起了党员干部和居民的心。

11月25日,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文明路社区举行的“近邻奶茶会”。 常谊谊 摄

小茶碗里的大民生

“近邻奶茶会”不断升级,从单元楼到楼栋,再到整个小区,覆盖面越来越广。

今年3月5日,在文明花园小区的奶茶会上,居民马克甫拉·瓦喀斯提了两个问题:小区老人多,夏天没地方纳凉;门牌不清,快递总送错。

社区党委记录后,积极争取县人大“微实事”项目资金8.66万元。十几天后,一条20米长的议事长廊建成了,新门牌也装好了。马克甫拉·瓦喀斯竖起大拇指:“效率真高!”

居民月花·提吾些在奶茶会上反映,老旧小区改造后下水道老堵。社区干部当场交办物业,下午就派人疏通了。“现在有问题直接找物业,方便多了,不像以前自己找人又贵又麻烦。”

不过在物业进驻前,这个多民族聚居小区曾为“要不要请物业”僵持不下。部分居民习惯自己管,担心物业费高、服务差。正是通过一场场奶茶会,大家反复沟通,最终达成一致,物业顺利入驻。

从“陌邻”到“睦邻”

在张君看来,“近邻奶茶会”不光是解决问题,也是离群众最近的政策宣传课堂。

5月9日,在文明佳苑小区的奶茶会上,75岁的贾女士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别再领免费鸡蛋了!希望我的教训能帮大家防骗。”她之前被保健品商家骗走5200元,发现上当后血压飙升,哭了一整晚。第二天一早,她求助网格员,社区协调物业和民警赶到商铺,当场追回了全部钱款。

“通过奶茶会,社区各方力量在党建引领下形成合力,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张君说。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创新机制,搭建多元平台,引导群众参与治理,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邻聚力”,成为这里的创新实践。通过举办奶茶会、楼道联谊会等活动,把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亲情零距离”。

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吉木萨尔全县推广,累计举办“近邻奶茶会”超1000场,收集民生诉求100多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8个,调解纠纷60起,收集意见建议140多条。

11月25日,“人民城市·温情中国”吉木萨尔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团走进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文明路社区,近距离感受社区举办的“近邻奶茶会”。常谊谊 摄

“一碗奶茶暖了居民的心,也让社区治理更高效。”吉木萨尔县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厦门分指挥部指挥长陈志雄表示,将立足县情,贴近群众需求,建立听民意、聚民智的社区善治良性循环,进一步擦亮“近邻奶茶会”品牌。

茶香氤氲中,各族群众围坐一起,喝奶茶、聊家常、解难题,不仅熔铸了深深的民族团结情,也探索出了一条多民族聚居社区的治理新路。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 通讯员 常谊谊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