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拉尔市“交通骨骼”全面升级 实现“1小时经济圈”+鲜品当日飞抵

新疆阿拉尔市“交通骨骼”全面升级 实现“1小时经济圈”+鲜品当日飞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3 20: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交通是城市的“生命线”,更是发展的“加速器”。“十四五”期间,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以交通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了机场、铁路“从无到有”,公路体系“从有到优”的跨越式突破。如今,陆空协同的立体交通网已初步成型,不仅让群众出行更方便、货运流通更快捷,更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速“黑色缎带”铺就 1小时经济圈

G3036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压路机正在作业。潘许 摄

戈壁沙丘间,一条笔直的“黑色缎带”渐呈雏形——总投资56.643亿元、全长近130公里的G3036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目前已进入收尾冲刺阶段。连日来,施工一线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正全力打通最后关键节点,向“全线贯通”目标迈进。

“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96.6%,预计明年6月通车并运营!”新疆阿阿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金鹏介绍,通车后阿克苏到阿拉尔的车程将从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两地正式迈入“1小时经济圈”,区域协同发展的“齿轮”将转得更快。

航空加速起飞 鲜品当日“飞”出沙海

在阿拉尔塔里木机场,工作人员正将当日揽收的货物装机。王芳芳 摄

在阿拉尔塔里木机场货运区,近千公斤鲜活果蔬正排队“登机”,当天就能抵达成都、杭州市民的餐桌。“以前新鲜农产品出疆难,现在空运开通后,沙漠边的好东西能‘飞’着闯市场了!”现场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在阿拉尔塔里木机场,两架客机等待起飞。王芳芳 摄

阿拉尔塔里木机场自2022年6月通航以来,已开通13条航线。2023年旅客吞吐量达30.24万人次,提前7年完成规划目标;2024年8月机场完成改扩建并通过验收,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航空物流正成为本地经济的‘新推手’。2024年旅客吞吐量约43万人次,货运旺季每天出港4-5吨,最多时能达7吨!”新疆机场集团阿拉尔机场地面服务部主管武占翔说。

路网“织密成网” 七条对外通道基本成形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潘许 摄

“十四五”期间,第一师阿拉尔市推进10项重大公路项目,目前已完成6项,初步形成阿拉尔—和田、阿拉尔—图木舒克等7条对外通道为骨架的区域路网。

截至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建成公路里程达4203公里,国道里程位居兵团第一;加上铁路、航空的加持,交通体系从“单点突破”迈向“综合成网”。优惠的物流政策叠加便捷的综合交通,让阿拉尔本地产品加速走向全国。

阿拉尔塔里木机场货物收运处即将发往疆外市场的货物。王芳芳 摄

在快递分拨场地,进出疆货物川流不息。“云南、浙江等地单省日均发货400公斤,多数货物当日发出、3小时内可转运上机。”中国邮政阿拉尔市南泥湾大道揽投部经理杨八斤说。

阿拉尔立体交通公路一角。江唯 摄

即将出发的列车。王芳芳 摄

数据见证“加速度”,版图再迎新升级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建成公路里程已达4203公里,国道里程位居兵团第一。纵横交错的公路、延伸的铁轨、密织的航线,共同织就一张覆盖广泛、结构合理的立体交通网,不仅重塑了阿拉尔的时空格局,更激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阿拉尔至十四团公路通车方便沿线职工群众。潘许 摄

塔里木河特大桥让阿拉尔市与十二团连接更加紧密。潘许 摄

“立体交通带来了客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为旅游、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第一师阿拉尔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孙涛表示,面向“十五五”,该师市将推进“三环八射”“一核三级”交通枢纽建设,持续优化公路等级、完善安全设施,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编辑:毛卫华 通讯员: 王芳芳 潘许)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