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构建“四位一体”完整体系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馆校合作构建“四位一体”完整体系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5 17: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20-24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技馆主办、新疆科技馆承办的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活动在新疆科技馆顺利开展。来自疆内外的200余名中小学科学类课程骨干教师与科普志愿者齐聚一堂,通过理论研修、实操演练、课程设计等多元形式,深入探索科技馆科普资源与校内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路径,为构建“馆校一体、资源共享”的科学教育新生态注入强劲动力,也标志着新疆科技馆在深化馆校合作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近年来,新疆科技馆始终深耕馆校合作,持续推动体系化建设,逐步构建起以“课程筑基、培训赋能、赛事搭台、思政引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完整体系,为全疆科学教育发展筑牢根基。

在课程建设层面,新疆科技馆主动联动教育部门签署《科学教育合作协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疆科技馆系统推进馆校合作。目前,已与多所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2024年全年接待学校团体550个、超12万人次;2025年截至10月,学生研学团体接待量已突破13万人次,馆校合作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新疆科技馆重点打造特色课程矩阵。《科技馆里的思政课》引入“我愿以身许国——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医济苍生——古今中医药学家巡展”等主题临展,让科学家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子心田;《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则整合中国科技馆资源包、自主研发的“科学思维课”,搭配“机器狗AI互动”“水火箭试飞”等实操项目,成为馆校合作的核心课程支撑。此前,依托“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新疆科技馆还联动全疆32所中小学征集到思政课教案、微剧本、微动画等126件作品,推动科学家精神真正融入校园日常教学。

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新疆科技馆以“培训赋能”为抓手,精准解决教师科学教育实践难题。2024年,已为新疆、西藏、兵团等地100余名教师开展馆校合作专项培训,12场专题报告线上满意率达98.83%,相关成果获中国日报、新疆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2025年,培训活动进一步下沉基层,在和田、克拉玛依等地开展4期专项培训,覆盖近500名中小学教师,有效提升基层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

赛事平台建设同样成果丰硕。2025年,新疆科技馆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新疆赛区)热度攀升,全疆14个地州3707支队伍、1.25万名师生参与初赛;同期升级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新疆赛区)新增“编队编程”竞赛单元,吸引全疆156支代表队、1800余名选手参赛,有效点燃青少年科创热情,为科技人才培养搭建优质平台。

为打通科普资源进校园“最后一公里”,新疆科技馆持续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馆校合作交流等活动,打破传统教育围墙,实现优质科普资源与学校教育体系深度融合。2025年,累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56场次,覆盖全疆12个地州市,受益师生约11万人;开展馆校合作交流28场次,线上线下培训人数超1900人次。这种“送培到校”的模式,让偏远地区教师也能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切实解决科普资源分布不均难题。

“我们要继续深化馆校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让科技的星火在校园燎原,让创新的种子在心田生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新疆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课堂到展厅,从理论到实践,新疆科技馆正以馆校合作为支点,撬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套涵盖科学教育、思政融合、实践赋能与志愿服务的成熟馆校合作模式,不仅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科技人才筑牢根基,更成为推动全疆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引擎。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高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