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响起,灯光聚焦。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扬子江路街道黑龙江社区的活动中心,一位头发花白的爷爷紧握话筒,歌声铿锵;身旁的舞伴们脚步轻盈,笑容灿烂。这里不是专业的赛场,而是2025年街道中老年艺术节的现场——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闪亮舞台。
“我们等这个机会很久了!”
“排练了三个月,就为了今天这几分钟。”刚下台的李阿姨一边整理着演出服,一边兴奋地说,“你看我这妆,是女儿帮我化的,好看吧?”她的眼角漾开细密的皱纹,眼神却亮得像少女。
台下,老姐妹们举着手机,努力地在人群中寻找最佳角度,记录着伙伴们的高光时刻。掌声不只送给最专业的,更送给最大胆的——一位年近七旬的爷爷勇敢地独唱了一首《鸿雁》,尽管偶尔走调,但那份全情投入的深情,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喝彩。
歌声里,流淌着他们的故事
《送你一束沙枣花》的旋律响起时,台下许多老人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这歌我年轻时就会唱,”75岁的王大爷说,“听着它,好像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祖国不会忘记》的大合唱将气氛推向高潮。台上,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歌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全程高举手臂,用力地打着节拍。他的女儿在台下轻声说:“自从参加了合唱团,爸爸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每天都盼着来排练。”
比名次更珍贵的,是重逢与联结
“名次不重要,”获得一等奖的“晚晴合唱团”团长笑着说,“你看,我们这帮老伙计因为唱歌聚在一起,病了有人问,难了有人帮,这才是最宝贵的。”
比赛结束后,许多人仍不愿离去。他们聚在一起拍照、交流,相约着下一次的排练。那些洋溢在脸上的自信、骄傲与快乐,远比任何奖项都更能说明这场活动的意义。
在这个下午,岁月仿佛倒流。他们不仅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更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自己。当帷幕落下,属于他们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张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