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 52 万亩优质棉进入采收季 100% 机械化助力丰产丰收

新疆昌吉市 52 万亩优质棉进入采收季 100% 机械化助力丰产丰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09 17: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新疆昌吉市 52 万亩优质机采棉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的大型采棉机正开足马力作业。目前,该市棉花采收已陆续展开,100% 实现机械化采收,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两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全程指导,全力保障采收工作高效推进。

在昌吉市榆树沟镇,今年 7.5万亩棉田迎来采收期。走进该镇前进村的棉田,一眼望去,雪白的棉絮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大型采棉机穿梭其间,伴随着轰鸣声完成采摘、收集作业,随即,1个重达2吨左右的“大金蛋”从采棉机滚落地面,机械化采收的忙碌景象扑面而来。​

图为采棉机在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村采收棉花 梁宏涛摄

“一台采棉机一天能采四五百亩,抵得上500个拾花工一天的工作量,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采净率高达95%左右,进一步提高了棉花采收的工作效率。”农机手付小平说。

图为采棉机在昌吉市榆树沟镇曙光村采收棉花 梁宏涛摄

在佃坝镇东沟村,种植户马小龙在棉田忙碌着,他的脸上满是喜悦。今年,马小龙进一步扩大了机采棉种植面积,还运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管理技术,种植的棉花不仅茎秆粗壮,吐絮也更加均匀,整体长势明显优于往年。“去年我种植了两万亩地棉花,最终纯收入两百万元左右,今年种植规模扩大至2.8万亩,目前棉花长势良好。”昌吉市佃坝镇东沟村种植户马小龙说:“根据长势预估,今年棉花平均亩产可达450公斤左右,眼下进入采收阶段,凭借两台采棉机作业,每日能完成800亩地的采收任务,期待今年有一份理想的收成。”

作为昌吉市重要的棉花产区和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佃坝镇的植棉模式也在不断升级。过去,该镇主要采用 “矮密早” 植棉模式,更适合人工采摘;随着棉花规模化种植推进和机械化水平提升,尤其是机采棉产业快速发展,适合机械化采收的 “宽早优” 植棉新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扩大行距、降低密度、培育壮株、增加株高等技术调整,棉花单产和品质得到双重提升,成效显著。昌吉市佃坝镇生产办主任、高级农艺师刘晓利说:“通过这个我们镇上的棉花多年的种植经验,由原先的一膜6行,从去年就2024年开始,逐渐的改变为一膜3行、一膜4行,这样有利于棉花通风、采光,增加棉花的产量,根据今年的预计产量,已经比去年产量每亩地增加30公斤,可以亩产(平均产量)达到480公斤的水平。”

图为在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村,装载机正在装载棉花。梁宏涛摄

今年,佃坝镇共种植棉花 6.2 万亩,其中 90% 的机采棉品种选用中棉 113,主要集中在东沟村、西沟村、二畦村和佃坝村。9 月 25日起,该镇棉花采收工作正式启动,将有12台采棉机在棉田采收,农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分赴各棉田,既负责对接采棉机资源,又现场指导采收技术要点,并提示种植户做好防火安全工作,时刻注意天气变化。

据了解,昌吉市今年种植的 52 万亩优质机采棉,从种植到采收的全流程都融入了科技元素。各乡镇广泛运用北斗导航播种、干播湿出侧封土技术、“宽早优” 标准化种植、植保无人机化控等先进手段,重点培育早熟、优质、高产的棉种,在提升棉花单产的同时,持续优化棉花品质,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障采收工作顺利推进,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已组建 9 个工作组,选派 42 名专业技术人员,调集 122 台自走式打包采棉机,分赴全市 9 个乡镇的棉田开展指导服务,助力加快采收进度,预计10 月底可完成全市 52 万亩棉花的采收任务。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刘华 梁宏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