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风华映天山,万里边疆谱新篇。70年来,新疆塔城地区的每一个县市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蜕变华章。70年的跨越,不仅是经济数据的攀升、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民生福祉的普惠、民族团结的升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喜悦的心情,推出这份聚焦塔城地区的特刊,以文字为笔、以影像为镜,全景式巡礼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迁,深情讲述各族儿女携手奋进的动人故事。今天推出的是:《塔城市:融合共建树典范》。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塔城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正书写着融合共建的崭新篇章。这里,民族团结是发展的“根”与“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手风琴文化成为亮丽名片;这里,兵地融合不断深化,道路互通、公交相连,兵地携手共进;这里,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家园……塔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不懈的努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
塔城市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千年之前,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被誉为“中亚商贸走廊”。
自治区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塔城市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市呈现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21.57亿元,2024年达152.93亿元。
2020年农业产值32.03亿元,2024年达36.3亿元。
2020年工业产值17.05亿元,2024年达28.99亿元。
……
数字见证历史与变化,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塔城市正加速驶向灿烂的明天。
民族团结筑牢根基
各民族美食汇成的“百家宴”,吃出了塔城民族团结一家亲文化。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9月24日,塔城市新城街道伊宁社区舞蹈室歌舞飞扬,社区舞蹈协会的居民在排练舞蹈《心中的爱》,26日在社区举办的“庆国庆 迎中秋”活动中一展风采。
新城街道下设5个社区,辖区居民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24个民族。近年来,各社区打造石榴籽家园、舞蹈室、活动室等功能区65个,以文体活动、“百家宴”等引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居一座城,就是一家人”——这句话不仅反映生活日常,更是塔城市70年发展的“根”与“魂”。塔城市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民族团结“金字招牌”汇聚起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进的伟力。
2016年以来,塔城市成功举办五届手风琴文化国际艺术节,展示了“中国手风琴之城”的魅力,让世界听见塔城团结和谐发展的乐章。
塔城市各民族的团结同心深深刻在代代相传的爱国基因里:曾经,达斡尔族、锡伯族官兵奉命驻守塔尔巴哈台,用热血守护边疆安宁;各族民众同仇敌忾,火烧沙俄贸易圈、协力收回巴尔鲁克山,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进入新时代,这份爱国情怀更是在平凡中闪光: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居民沙勒克江·依明,在自家小院坚持升国旗16年,近30万人次在这里感受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边陲大地代代相传。
塔城市25个民族朝夕相处、血脉相连。目前,塔城市获得国家、自治区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27人次;1个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3个单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塔城市两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兵地融合协力发展
兵团第九师162团至恰夏镇官店村乡村道路施工现场。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才永红摄
路相通,心相连。塔城市有3个乡镇的8个村队和兵团第九师3个团场的8个连队“互嵌式”存在。
近年来,塔城市和兵团第九师把兵地融合发展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重点,制定共建框架协议,创新“兵地融合联席会议+专题协商会”双轨机制,从制度层面为兵地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近年来,兵地道路“互联互通圈”进一步扩大,开启了兵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今年5月,塔城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兵团第九师162团至恰夏镇官店村乡村道路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539万元,全长15.39公里,其中162团段近1公里。
目前,道路主体已完工。途经塔城市二工镇也克苏社区,也门勒乡泉水村、喀拉尕什村、萨热吾林村。
也门勒乡副乡长孙仁鹏说:“现在从162团团部到也门勒乡泉水村只有5公里路程,较以往绕行219国道距离缩短近10公里,较以往绕行南环路距离缩短近20公里,实现了塔城市至162团道路互联互通。这样既改善了沿线兵地群众的出行环境,也方便了162团大型机械通行,为开展夏收、秋收提供了便利。”
2016年开始,塔城市10路、9路、4路公交车先后通达162团、163团、164团团部,极大方便了两地居民出行。
162团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军说:“虽然场部距塔城市区不是很远,但冬天团场职工到市区购物不方便。通公交车后,一年四季团场职工出行既便捷又实惠。”
目前,塔城市共有14条公交线路,其中3条公交线路直通第九师3个团场,近2万兵团职工受益。
据了解,目前,塔城市19个村队已累计开展兵地共建活动70余场次,参加群众2万多人次,呈现出兵地“路相通 心相连”的和谐局面。
生态改善造福百姓
千泉湖全景。塔城市委宣传部提供
塔城市境内有数千个泉眼,有“千泉之城”的美誉,千眼泉水汇聚成五条河流,又有“五弦之都”之称。这里天蓝、云淡、草绿、水清,空气质量优良率98.6%,全疆排名前列。
近年来,塔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突出宜居宜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依托塔城五弦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塔城五弦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596.77公顷,湿地率94.3%,是塔城市野生动物及候鸟的主要栖息地,现已观测到的大鸨、灰雁、天鹅等30余种鸟类栖息,大耳猬、赤狐、灰旱獭等50余种动物常有踪影。
今年以来,塔城市完成修复退化林1.2万亩,补植退耕还林2.54万亩,植树造林2500亩,完成疏引1200万立方米洪水灌溉修复库鲁斯台草原生态工程,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稳固。
塔城市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绿色生态与村民增收双赢。
目前,塔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879.82万平方米,7个主要公园绿地面积154.85万平方米,建成使用的21个“口袋公园”串联起各族群众幸福健康生活网。此外,还完成52个村庄的绿化,总面积5200亩。
妙笔生花绘蓝图,琴声悠扬邀宾朋。70年砥砺奋进,70年筑梦前行。而今,塔城市围绕融合共建树典范发展定位,瞄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将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兵地融合发展,共同绘就经济发展、民生温暖、团结奋进的生动画卷。
每逢重大节日,塔城各民族欢聚在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资料图片
新疆塔城市位于祖国版图西北角,是中国向西联通世界的桥头堡,被誉为“准噶尔门户”“中亚商贸走廊”。距市区十几公里的巴克图口岸,通商历史可以追溯到1764年。
来过这里的游客都盛赞:塔城市是一个可以卖空气的城市。这里是纯净之城,是中国空气质量最优城市之一。五条河流穿城而过,孕育出“塞外江南”的灵动,库鲁斯台草原展示绿色与壮美……塔城四季全域皆可游,春、夏、秋、冬,每一处风景都如同一幅精美的油画。
塔城市被誉为“中国手风琴之城”,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25个民族“共居一座城,同是一家人”,大家拉起手风琴、跳起踢踏舞、品尝“百家宴”,又被赞为“新疆民俗风情博物馆”。
妙笔绘蓝图,踏歌启新程。塔城市将用足用好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进口落地加工试点县市等政策,持续推进“一心四园”建设,以“外贸进出口扩能”“文旅商贸品牌打造”为新增长极,推动与兵团第九师白杨市全方位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融合发展示范区。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范春海 王高升 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