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为“你我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发布健康提示:狂犬病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日常注意做好预防和规范处置,阻断病毒的“致命之路”。
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免疫规划科专家提示: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局限于“被疯狗咬伤才会得”,实则其传播途径更广:被狂犬、疑似狂犬或健康不明的猫、狗、蝙蝠等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甚至开放性伤口接触动物唾液,均属狂犬病暴露,存在感染风险。
一、认清狂犬病:那些你必须知道的“致命真相”
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患者会出现恐水、畏光、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典型症状,从发病到死亡通常仅数天,全球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易感人群覆盖男女老幼,儿童、宠物饲养者、兽医等因接触动物机会多,风险更高。
二、暴露后“黄金处置期”:三步走,把风险降到零
医学研究表明,狂犬病暴露后12小时内是处置黄金时间,即使超过24小时,只要未发病,规范处置仍有意义!
第一步:快速判断暴露等级
不同暴露等级对应不同处置方案,精准判断是科学防控的第一步:I级为完好皮肤接触动物或被舔舐,清洗即可无需医学处置;Ⅱ级为裸露皮肤轻咬、无出血抓伤/擦伤,需伤口处置+全程接种疫苗(严重免疫低下或头面部伤口且动物健康不明者按Ⅲ级);Ⅲ级为贯穿性咬伤/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等,需伤口处置+被动免疫制剂+疫苗接种。
第二步:规范处理伤口,“冲、消、不包扎”是关键
医学研究显示,狂犬病暴露后12小时内为处置黄金时间,即便超过24小时,只要未发病,规范处置仍有意义。
第一步:快速判断暴露等级
精准分级是防控关键:I级为完好皮肤接触动物或被舔舐,清洗即可无需医学处置;Ⅱ级为裸露皮肤轻咬、无出血抓伤/擦伤,需伤口处置+全程接种疫苗(严重免疫低下或头面部伤口且动物健康不明者按Ⅲ级);Ⅲ级为贯穿性咬伤/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等,需伤口处置+被动免疫制剂+疫苗接种。
第二步:规范处理伤口“冲、消、不包扎”
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较深伤口需注射器灌注冲洗;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季铵盐类消毒剂涂擦,避免酒精直接涂抹伤口内部,碎烂组织需先清创。切勿用涂酱油、撒盐等民间偏方,也不随意包扎过紧,保持伤口透气。
第三步:疫苗接种“全程规范”是底线
狂犬疫苗是预防“终极武器”,可选5针程序(0、3、7、14、28天各1剂)或“2-1-1”程序(0天2剂、7天1剂、21天1剂),均安全有效。需完成全程接种,延迟后顺延无需重启;尽量用同一品牌疫苗,若无法实现可更换,按新品牌程序完成剩余剂次。暴露后接种无禁忌症,无论怀孕、过敏体质或患慢性病,只要有暴露风险必须接种,因致死风险远高于疫苗不良反应风险,且首次接种越早越好。
三、防控不止“事后处置”,源头预防更重要
▶养犬人:做好“三必须”
必须为犬只登记,定期接种疫苗并领取免疫证明
必须外出牵绳,不进入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
必须及时清理犬只粪便,不遗弃、虐待犬只
▶市民“三不要”
不要逗弄陌生、流浪或行为异常动物
不要让儿童单独与动物接触
不要被咬伤后抱侥幸心理,即使动物看似健康也需立即处置
四、接种点查询:乌鲁木齐市民“一键找到”
乌鲁木齐市民若需接种狂犬疫苗,可通过“乌鲁木齐免疫规划”微信公众号快速查询就近犬伤处置门诊: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犬伤处置门诊”→根据区域或定位选择门诊,第一时间前往接种。
背景:
不被狗咬,就不会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四大误区,你必须知晓!!!
误区1:接触狗狗不被咬就不会感染狂犬病毒?
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病狗或病猫舔过的物体带有其唾液,人体接触后可通过眼结膜或自身已存在的伤口被感染,故宠物狗接种狂犬病疫苗是有必要的,且接触宠物的唾液后应尽快洗手,进行局部消杀,避免感染。
误区2:只有狗狗才会传染狂犬病毒?
这是不正确的。狂犬病毒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故它们都具有传播狂犬病毒的可能性。虽然生活中人类感染狂犬病毒90%以上与狗有关,但人被其他类型的宠物抓伤也需要进行狂犬病防治的相关处理。
误区3:被狗狗咬伤后十几年才会得病?
这是不正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的狂犬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2周至3个月,大多数患者在1年内就会发作,超过1年发作的很少见,且据确切数据可查的潜伏期最长只有6年。
误区4:狂犬病疫苗只有在被咬24小时内接种才有效?
这是不正确的。临床经验和WHO均提示,狂犬病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最好是在被咬后24小时内接种;但被咬后超过24小时接种疫苗且疫苗能在发病前产生足够的抗体,就是有效的。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