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丨万名新生集结塔里木 胡杨精神指引边疆逐梦路——塔里木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侧记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丨万名新生集结塔里木 胡杨精神指引边疆逐梦路——塔里木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侧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2 21: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9日,塔里木大学西区运动场上国旗飘扬,气氛热烈,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此举行。来自全国32个省市区以及国际留学生,共10017名本硕博新生,怀揣梦想和热忱,开启人生新旅程。

塔里木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现场。史达 摄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肃立注目,满怀激动与自豪。塔里木大学校领导、2025级全体新生及教师、在校生、家长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这不仅是一场开学典礼,更是一次精神洗礼与校史传承的开端。

一份梦想,两代人的边疆情

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家长杨文辉手持手机,不停记录着典礼瞬间,他的儿子正是万名新生中的一员。“阿拉尔是个好地方,塔里木大学校园大、环境美、学科全,希望孩子毕业后留在新疆,为边疆建设出力。”杨文辉说。

同样满怀期许的还有新生家长付双双。“阿拉尔是军垦名城、英雄之城,就读塔里木大学是孩子的梦想,他一心向往这里,想为边疆做点事。”付双双说。来到阿拉尔的几天里,学校的热情服务与市民的淳朴友善,让她彻底放下了心,“盼着孩子好好学习、继续深造,扎根在这里。”

家长将孩子送到塔里木大学求学,不仅是为了学业,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接力传承,这份朴素的期望在校园里汇聚成温暖的力量。

一次遇见,从陌生到热爱的“新家”

“刚开始觉得塔里木大学环境会差一些,来了才发现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来自山东济南的新生孙聪告诉记者,起初对塔里木大学的印象停留在地图上的“方正宏大”,亲眼所见后,校园的绿意盎然与清新空气让她改观,“根本不是想象中大西北的荒凉模样。”

塔里木大学国旗仪仗队。潘许 摄

更让孙聪感动的是“家”的温暖。从志愿者的热情引导,到学校组织的破冰篮球赛,再到食堂里让父母赞不绝口的特色面食,她迅速融入了新环境。“宿舍空调、卫浴齐全,生活便利。既然来了,就要发扬胡杨精神,用所学知识为当地发展出份力。”孙聪坚定地说。

一粒种子,从塔大到更广阔天地的扎根

“在塔大读研时埋下的‘学农为什么’的种子,一直在这里生长。”典礼上,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辛朗分享了她的感悟。她曾是塔里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此次重回母校,目标明确——继续破解阿拉尔盐碱地利用难题。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阿拉尔专项学生,辛朗表示,博士期间,她将深耕农业研究,把在塔里木大学感受到的胡杨精神传递给身边的同学,共同为国家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堂大课,胡杨精神的薪火相传

“你为什么来上大学?你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学?你准备怎样上好这个大学?”开学典礼上,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张爱萍以三个问题为新生开启“开学第一课”。她深情讲述了学校“出身将门、红门、名门”的历史——这所由王震将军于1958年创办的大学,在戈壁荒漠中孕育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在校生代表献词《我的名字叫胡杨》。潘许 摄

“这是送给你们最珍贵的入学礼物。”张爱萍带领全体新生诵读胡杨精神,为军训团授旗,新生军训正式启动。典礼在在校生代表献词《我的名字叫胡杨》中走向高潮,10017名新生的名字从此与“胡杨”紧密相连,他们将在这片热土上汲取养分,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潘许 史达 赵建博 赵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