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月如歌 共圆70载辉煌新疆梦

税月如歌 共圆70载辉煌新疆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1 18: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949年,新疆财政赤字高达99.7%,税收总额还不够税务机关的开支。”

“建区之初,人们戏称新疆‘轻工业’是弹棉花,‘重工业’是钉马掌,‘第三产业’是烤羊肉串,1盒火柴能换2斤羊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年华诞前夕,翻阅这些参与自治区成立50、60周年大庆宣传资料,以及担任中国税务报驻疆记者期间组织、采写的文章,仍心潮澎湃——它们从税收工作的角度,忠实记录了70年来,新疆从贫瘠边陲到“一带一路”核心区璀璨明珠的传奇蜕变,承载着三代新疆税务人的荣耀与梦想。

第一、二代税务人,用热血忠诚将点点税收汇成新疆大地上最深沉的发展脉动。

河水湍急,铁索飞架。税务人站在悬挂在铁索上的铁皮箱里过河收税。昔日时光,第一、二代税务人背着馕和水,骑马、驴、牦牛、骆驼、自行车收税,常遭高寒缺氧、大雪封山、洪水泥石流等威胁。记得有一次,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国税局副局长依斯马依力带队征税返回时遇山体滑坡。脱险后,当看到塑料布裹着的14589元税款和税票完好无损,大家情不自禁含泪欢呼、紧紧拥抱……

“区区税款,冒着生命危险,值吗?”

几代高原税务人的回答是:“只为了对得起头顶的国徽!”

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新疆第一、二代税务人艰韧的身影出现在天山深处,昆仑脚下,塔河岸边和塔克拉玛干大漠戈壁边缘的农牧区或厂矿,收税,宣讲、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伴随税徽闪耀,1994年,新疆税收首次突破50亿元;1998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如春风化雨,催生、滋养了和田的玉石作坊、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园、库尔勒香梨园、吐鲁番葡萄干晾房、伊犁的薰衣草庄园,番茄等天山南北坡各个红色产业加工基地。

搭乘科技创新的时代快车,自助办税机落户帕米尔高原。第三代税务人彻底终结了第一、二代税务人“跑税”的艰辛历史。

“我给营改增打100分!”新疆天筑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占国说。

税收之威,犹如天山雪水融化后的澎湃奔流,滋养着新疆大地。营改增破除了行业的重重壁垒,激发出市场涌动的春潮;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重大项目的落地,推动了能源和新兴制造业的迅猛崛起。电子税务局与“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如同春风般吹拂过天山南北,第三代税务人员轻点指尖,便能在万里之外轻松办理各项业务。新疆税收收入实现飞跃式增长,2018年成功跨越千亿元门槛,2024年更是达到了1409.76亿元的高峰。税收杠杆的精准调控,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扶持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此外,税收工作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治理”模式的转型,为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新疆是个好地方!”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选景在新疆喀什老城区的《舞乐新疆》,惊艳了全世界。

历时5年,国家财政投资70.5亿元对喀什老城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实施了加固治理保护,被联合国官员赞誉“破解了世界老城改造的难题”。

在税收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源滋养下,天山南北铁路网络错落有致,高速公路如脉络般穿越沙漠戈壁;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崛起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中欧班列络绎不绝;特色林果业、现代畜牧业、旅游业生机勃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在和田核桃基地的广阔天地,在阿勒泰牧民的新家园,税收反哺民生的甘甜在每一个民族同胞的笑容中荡漾。

已退休的税务工作者说:“我们虽已退休,但仍关注着‘新疆税务’公众号。每当看到‘银发助税团’在乡村、社区指导老年群体使用手机缴纳医保,普及民族团结、税收政策等相关知识时——我深知,那些不懈于奉献的老税务同仁们,依然在为实现新疆的中国式现代化梦想而不断努力,辛勤奔波!”(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马倩妮、李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