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各类农作物收获的旺季,乡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8月20日,在库车市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的土豆地里,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采收,从泥土里刨出一个个“金疙瘩”,收获着产业振兴带来的增收希望。
走进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的288亩土豆地,机器隆隆,人头攒动,一颗颗饱满的土豆从泥土中翻滚而出,铺满地面,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村民们熟练地进行分拣、装篮,并将一筐筐土豆整齐码放。现场采收、装运工作高效有序,刚收获的土豆即刻被装上车运往订单企业,确保了土豆从田间到工厂的新鲜度。
记者了解到,这片土地去年还种植着辣椒,今年通过科学的种植结构调整,改种了优质高产的“河南十五号”马铃薯。该品种具有肉质细腻、口感鲜美、形状规整、耐储存等特点,特别适合长途运输和加工,为产业增收提供了品种保障。
“今年村里288亩的地是第一次尝试种植土豆,全程采用了科学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土豆的个头和品质都非常的统一,我们也和拜城县的一家工厂签订了订单合同,每天收完就马上给他们送过去,预计今年收成600吨,销路不用愁,收成也不错。”库车市其乃巴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记账员古丽加玛丽·阿布拉说。
科学的种植管理不仅带来了丰产,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目前,每天有80多名村民在采收现场工作。这种“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集约化生产模式,既保证了土豆品质,又有效促进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小土豆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离不开坚强的组织保障。背后是库车市审计局驻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同发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前期的科学种植指导,到采收时的用工组织,再到后期的市场销路开拓,形成了强大合力,共同为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库车市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宣传干事穆凯代斯·玉素甫说:“今年我们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整合了资源,激发了产业活力。今年村里种的土豆、洋葱、豇豆都取得了好收成,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 王雪妮 克德尔娅·艾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