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例】“肠”驱直入:当手术机器人“遇见”结肠ESD,微创精准再无盲区

【新疆首例】“肠”驱直入:当手术机器人“遇见”结肠ESD,微创精准再无盲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0 20: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高峰教授团队成功完成新疆首例内镜机器人辅助结肠粘膜剥离术(ESD),为一名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成功实施手术。本次手术中,手术机器人系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智能第三只手”角色,通过灵活的机械臂精准提拉组织,完美暴露手术视野,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这标志着我院在消化道早癌微创治疗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正式迈入机器人辅助精准安全治疗新时代,在这个属于医师的日子里,我们再次用突破和创新诠释医者使命!

42岁的王女士(化名)体检肠镜过程中发现直肠有一处范围较大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病变范围约75✖50mm,既往传统外科手术存在需要切除部分直肠甚至无法保留肛门情况,会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ESD手术实现了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结肠结构及功能。而在此病例中传统ESD手术面临视野暴露困难,操作空间受限,容易导致切除不全或穿孔等风险。

经过全面评估及充分准备,与患者沟通后,高峰教授团队最终采用内镜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手术。手术中,经给予粘膜下注射及粘膜预切开后,高峰教授团队使用EndoFaster(速易必)柔性机械臂精准夹持并牵引粘膜组织,病灶充分暴露后迅速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完成手术全程可视化剥离,未出现肌层损伤,未出现穿孔,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术后次日进食进水。

术前病变

机器人辅助提拉组织

完整剥离病变

对于此项新技术,高峰教授说,在结肠ESD手术中,好的暴露是成功的一半。机器人机器臂能长时间稳定提拉组织,解决了传统ESD术术中暴露困难、视野晃动等痛点,使粘膜下层结构一目了然,极大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另外,稳定的视野及精准操作确保病变能被完整切除。手术时间的缩短及术中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减低,也使得患者更加受益。

“用技术造福患者,是医生的最高追求!”高峰教授表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能用一项新技术为患者解决难题,是整个团队最有成就感、最幸福的礼物。”

在中国医师节这个特殊节日里,我院消化科高峰教授团队面对复杂问题没有退缩,迎难直上,选择以探索及创新的方式迎接医师节。这份珍贵的“节日礼物”,背后凝聚的是团队的辛勤付出及对医术的不懈追求!我们用一台高难度手术的成功,诠释了节日的深刻内涵,即责任、使命与担当。高峰教授团队的这次成功探索,是我院全体医务人员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的一个缩影。它激励着我们继续勇攀医学高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以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

近些年来,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高峰教授带领团队不断突破自我,始终站在技术发展前沿,以攻克技术难关、解除患者病痛为己任。此次手术机器人辅助结肠ESD的顺利实施,不仅彰显了高端医疗器械与传统手术结合的可靠性及技术突破,更为复杂病变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医疗服务,标志着我院微创治疗平台进入“机器人”辅助新时代。未来,我院将继续探索机器人技术在消化内镜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包括胃、食管等高难度部位的ESD手术,不断挑战“盲区”和“禁区”,以更智能、更精准、更安全的医疗服务造福广大患者。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郭杰洁)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