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乌鲁木齐8月12日电“皮雕赋能·劳有所得”美丽工坊非遗皮雕定岗培训班发薪仪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自治区残联美丽工坊展销厅举行。残疾妇女学员现场领取劳动报酬,最高日薪400元,人均日收入200元。
仪式合影。 龙欣 摄
活动现场。龙欣 摄
自治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陈锦,自治区妇联、农业农村厅、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市残联、沙依巴克区残联、新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双创基地等机构负责人与培训班师生、学员家属共同出席,见证学员收获劳动成果与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时刻。
学员拜师仪式。龙欣 摄
学员领取劳动所得。龙欣 摄
仪式现场,完成首期培训的学员依次领取了培训期间劳动所得。自7月开始,学员在皮雕非遗传承人杨帆等老师指导下,采取“培训+就业”模式,通过边学边干,成功制作皮雕手镯、发卡等产品并实现技能转化。学员取得最高日薪400元、人均日收入200元的经济回报,此次培训收入最高达3820元,有力印证了非遗技艺助力就业增收的可行性。
自治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陈锦在讲话中指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各厅局部门及社会力量协同支持下,美丽工坊为残疾群体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提升平台。她表示,希望本期学员成为非遗技艺带动就业的“火种”,带动更多残疾人通过手工艺实现就业尊严与价值创造。
活动中,学员王薇正式拜师皮雕非遗传承人杨帆。在嘉宾的见证下,双方依传统礼仪完成敬茶、呈帖、回帖等拜师流程,确立师徒关系。学员代表李彦与家属代表吴燕燕发言,均表达了通过技能培训重获自我价值的喜悦,并对教师团队表示由衷感恩。
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美丽工坊皮雕手工艺品及双创基地、辅具展厅。
学员工作室现场。龙欣 摄
学员作品展览。 龙欣 摄
培训班班主任赵淑洪表示:“学员们从零基础起步,历经从生疏忐忑到专注坚持的蜕变,用皮雕作品证明了自身价值。她们手中的报酬,承载着超越金钱的尊严与希望。”
据悉,项目将持续深化“技能培训、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体系,推动残疾人就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