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批20万株“速生”胡杨苗批次移栽

新疆首批20万株“速生”胡杨苗批次移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7 20: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日前,经过四个多月精心呵护,由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采用全根系快速育苗法,培育的20万株胡杨苗分批次出圃移栽,这种快速育苗法不仅节约时间、经济成本,且大幅提升成活率,在全国尚属首次。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将有大片新林,扎根大漠、戈壁,为新疆生态建设再添新的“生力军”。

喀什地区泽普县胡杨幼苗移栽现场。林国强 摄

这两天,在喀什地区泽普县奎依巴格镇斯日木村境内的戈壁滩上,工作人员正忙着对胡杨苗进行移栽,这片土地土壤石块大、砂砾多、保水性差,对科研团队和胡杨苗的移栽也是一次考验。为了保证胡杨苗的成活率,科研人员在移栽过程中,给每个树坑中撒下一定量的保水剂和有机质,确保新苗能够茁壮成长。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盖中帅指着手中的土壤说:“你看这个土壤通过混合保水剂吸水以后,是这样凝胶的状态,可以锁住水分,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在胡杨幼苗成长过程中,保水作用会更好。”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移栽前的保水剂试验。林国强 摄

为检验速生胡杨苗的移栽表现,从六月份开始,李志军团队先后在塔里木大学试验地、阿瓦提县沙土地进行试验,结果表现良好。而这次在戈壁上种植,幼苗要接受高温、干旱、大风考验,如成功存活,可实现全地貌移栽。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志军说:“我们在6-7月份移栽,这也是最难的一个季节,如果我们在这移栽成活了,那对我们胡杨全根苗移栽技术的试验和推广,也可以画上一个最完美的句号,因为我们可以应对所有的条件。”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人工胡杨幼苗移栽。林国强 摄

喀什地区泽普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许万敏说:“种胡杨树虽然我们有一些本土的经验,但是缺少科研力量和技术的支撑,如果有了这些种植条件,我想会越种越好。”

胡杨是抵御风沙的“生态卫士”。过去树苗培育都是在大田,需要2--3年时间,移栽时由于根系大,需断根进行栽培,成活率还不到50%。

而塔里木大学李志军团队现在采用温棚全根系快速育苗法,不仅打破了季节限制,育苗周期也可缩短至4个月,还攻克了胡杨林自我更新速度慢、人工育苗周期长的难题,实现对天然胡杨林的随时补植补造。而在喀什地区泽普县栽植胡杨幼苗数量共达到3万株,其余10多万株将陆续分阶段栽种。

李志军(中)介绍胡杨幼苗的长势情况。林国强 摄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志军说:“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并且当年就能成苗,能够越冬成活,成活率非常高。像我们这个幼苗的根扎下去,只要水能够保证,是一定可以活的,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据了解,我国胡杨林面积占世界的61%,其中91%生长在新疆,89%集中在塔里木河流域。2019年起,新疆启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国家每年安排资金约4000万元,用于胡杨林引洪补水附属设施建设,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完成胡杨林引洪灌溉1662.37万亩,胡杨林区引洪补水区域幼苗存活率增长约5%到20%。

李志军(左二)正在指导团队成员胡杨幼苗移栽前的注意事项。林国强 摄

李志军(左三)和团队成员正在查看准备移栽的胡杨幼苗。林国强 摄

作为研究胡杨的专业团队,多年来李志军教授先后带领师生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胡杨核心种质分布地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采集胡杨种子,目前已采集种质基因材料4779份,并全部提取了DNA,眼下正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位于喀什地区泽普县的胡杨幼苗繁育大棚。林国强 摄

胡杨幼苗长势良好。林国强 摄

已经达到移栽条件的胡杨幼苗。林国强 摄

已经达到移栽条件的胡杨幼苗。林国强 摄

李志军团队在喀什地区泽普县新培育的胡杨幼苗长势良好。林国强 摄

李志军表示:“它的重要意义就是我们保存了世界90%以上分布范围的胡杨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这样的保存,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它们里头蕴藏着丰富的抗逆性基因资源。比如说抗旱的基因、抗盐的基因,或者是一些抗病的基因,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基因资源,再创制新的种质,提供更多优异的林木种质资源,让我们的生态屏障建设得更好。”(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 金付生 林国强 潘许)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