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与重构:舞剧《破冰》的艺术突围

破界与重构:舞剧《破冰》的艺术突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5 10: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为北京市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由北京歌剧舞剧院出品、制作、演出的大型舞剧《破冰》于7月21日、22日在乌鲁木齐京剧院开演,坊间称其为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一匹黑马。舞剧《破冰》高度浓缩原作电视剧《破冰行动》错综复杂的事件,以十组关键词、八位主要角色完成了对 “我背对着你们,因为我面朝黑暗” 这一主题的终极诠释。这部舞剧既是国内首部禁毒题材舞剧,也是一次对舞剧艺术边界的勇敢突破。从题材选择的颠覆性,到身体叙事的创新性,从舞蹈美学的重构,到主题表达的深刻性,《破冰》以精湛的艺术表达,证明了舞剧不仅能抒情,更能承载复杂现实与深沉精神的重量。

图片来源: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组委会办公室

一、题材破界:在非常态现实中开拓舞剧疆域

舞剧艺术历来被认为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而《破冰》选择的禁毒题材,恰恰是对这一传统认知的直接挑战。该剧改编自爱奇艺热门电视剧《破冰行动》,以真实案件为基底,讲述李飞父子两代缉毒警铲除塔村制毒集团的故事,其核心矛盾不仅是警匪对抗,更涉及禁毒模范村的伪善、卧底身份的撕裂、权力与欲望的纠缠等非常态现实。这种题材本身就自带突破属性——它跳出了舞剧常见的爱情、历史或神话框架,直面当下社会最尖锐的矛盾之一。

该剧题材的突破性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矛盾的整体性对峙。与传统舞剧一对一的冲突不同,《破冰》中缉毒警的对手是包含了既往广大群众的制毒集团,如《夜捕》舞段中,塔村村民以整齐划一的跺踏与围堵,将个体对抗升级为群体意志的较量,这种缉毒警与毒贩之间的矛盾是舞剧叙事的全新课题。其二,人物的两重性困境。赵嘉良的“卧底—缉毒警”、马云波的“警局副局长—吸毒者丈夫”、林耀东的“村委会主任—毒枭”,这些角色的分裂特质,打破了舞剧人物非黑即白的扁平性,要求舞蹈语汇必须承载更复杂的心理张力。其三,叙事的多线交织。该剧以李飞父子为主线,通过舞美设计的六大块条幅组成的二道幕,分四组推出剧中的八个主要角色,让观众快速把握人物关系,这种对电视剧多线叙事的舞台转化,拓展了舞剧的叙事容量。

二、身体叙事:以动作为刃剖析人性

《破冰》的卓越之处,在于将复杂的叙事线索与深邃的人性挣扎,转化为一套精准而富有张力的身体语言,含舞量极高。主创团队从整体视觉式样的感知维度去提升对身体语言的理解。

舞剧中,主要角色的动作编码极具辨识度。赵嘉良的卧底身份在《内查》舞段中被拆解为半折叠状态:左腿保持警察的立正姿态,右腿却模仿毒贩的八字步;右手敬酒时的松弛弧度下,是左手桌下隐秘的刑侦手势。这种肢体的分裂感,比台词更尖锐地揭示了在光明与黑暗夹缝中变形的生存状态。马云波的堕落轨迹则通过肢体的渐进式异化呈现:《枪伤》中与于慧的双人舞,他本能后缩的手臂与妻子前扑的刚性折角,形成责任与怯懦的力学隐喻;《庆典》中,他肩颈突然的抽搐式下沉,是对妻子吸毒状态的无意识模仿,将精神腐蚀外化为生理反应。而林耀东的伪善,则藏在《庆典》高台独舞的手部细节里:拇指与食指的捻动模拟点钞,掌心向内的按压暗合销毁证据,看似拥抱村民的双臂实则构筑权力场域。

群舞的叙事功能被彻底激活。《夜捕》中村民群舞以去个性化的编排,将被毒瘤侵蚀的集体无意识具象化:舞者扮演的村民以相同频率跺踏地面,手臂僵硬摆动,面色不善,环形收缩的队形与李飞的呼吸节奏共振,让物理压迫与心理窒息形成闭环,营造出塔村民情复杂、民风彪悍的氛围,办案的压力感扑面而来。特警群舞则构建战术美学,《雷霆》行动中,舞者匍匐前进的脊柱波浪线保持精准时差,突击三角队形的转换迅速,这种近乎机械的精准性,通过舞蹈韵律重构了正义之师的视觉象征。

舞台空间成为叙事的第三重身体。六块可旋转的条幅幕布构成叙事魔方:平行排列时是塔村祠堂的梁柱,交叉成X形便化作审讯室的铁窗,最终垂直升起的缝隙中渗透的曙色,成为破冰的视觉隐喻。《迷墙》舞段中,12条纱幕将李飞的身体切割成碎片化剪影,过去与现在的影像在纱间重叠,让案情分析转化为可视化的思维迷宫。

三、舞蹈美学:在反唯美中重塑真实之美

《破冰》对舞蹈美学的重构,始于对既往舞蹈美观念的颠覆。它打破了舞剧必设丽人舞的惯性,拒绝将生活动作简单美化,而是让美学服务于真实——哪怕这种真实是锥心刺骨的。

这种美学转向体现在丑的仪式化表达中。《庆典》舞段的伪丽人舞堪称典范:斜戴黑笠帽、身裹黑衣裙的女子群舞,旋转中突然插入抽搐式停顿,本应轻盈的抛袖动作被扭曲为传递毒品的隐喻。这种被毒瘾异化的舞蹈,通过语汇的违和感揭示了禁毒模范村的荒诞。于慧被强迫吸毒的段落,舞者刻意弱化了传统舞蹈的流畅性,关节的顿挫、肌肉的僵持,将绝望的生理反应转化为舞蹈语汇,让观众直面美感全无却直击心灵的真实。

真实感与象征性的平衡颇具匠心。特警的战术动作艺术化没有沦为暴力美化:匍匐前进的波浪线借鉴现代舞“收缩-放松”技术,突击侧空翻融入体操控制,这些源于实战的动作,在韵律中获得健康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凝视》女子群舞以黑红配色的流动色块,时而凝聚为毒瘾的暗红漩涡,时而分裂为良知的黑色碎片,折颈回望的动作幅度层层递进,将凝视深渊者必被反噬的哲学命题转化为可感的视觉符号。

多媒体与舞蹈的融合拓展了美学边界。分场标题以泛黄卷边的办案卷宗投影呈现,与悬疑氛围有机融合;父子灵魂对话场景中,字幕以时间+地点+一句话剧情的极简提示,配合演员身体,让卧底前史的忍辱负重获得震撼力。主题曲《我将是你》的旋律与父子双人舞形成视听共振,在阿云嘎的歌声中,李飞旋转的迟滞、赵嘉良指尖的悬停,让未及言说的父子情突破身体界限。

四、主题表达:以黑暗为镜映照光明

《破冰》的主题表达始终紧扣“我背对着你们,因为我面朝黑暗”的精神内核,通过艺术真实抵达生活本质,让禁毒警的牺牲与守护获得超越故事本身的感染力。

英雄精神在恶行与正义的对照中升华。剧中对制毒集团恶行的披露,如《枪伤》中暗杀的残忍、《庆典》中强迫吸毒的卑劣、《夜捕》中村民围堵的嚣张,并非单纯的黑暗展示,而是通过对手的残暴阴毒更显出英雄的无惧无畏。赵嘉良在《真相》中以身为盾挡子弹的瞬间,身体坠落的轨迹与李飞跃起的弧线形成完美圆形,这个纯粹的肢体符号,将用生命托举光明的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

法治与人性的冲突被细腻呈现。《迷墙》舞段作为剧情拐点,不仅是李飞思绪心象的外化,更通过不同时空核心事象的并置,强调了重证据的办案思路,让从披露恶行到清算恶行的转变具有法治精神。马云波的形象塑造拒绝脸谱化,从《枪伤》的懦弱到《诀别》的觉醒,他将手铐一端铐住自己、一端锁住林豹的动作,完成了救赎者的身份重构,让主题突破非黑即白的简单化。

情感落点直抵人心最柔软处。李飞父子的双人舞是情感核心:上半场纱幕分隔的镜像动作,象征明暗之间的雾里看花;尾声追逐式舞蹈中,层层纱幕阻隔的奔跑,隐喻天人永隔的沉痛。主题曲 “一起等黑夜过去…… 天边又多星一颗……” 的吟唱,将个人牺牲升华为守护万家灯火的集体信念。终场时,特警剪影与朝阳重叠,让破冰行动的胜利延伸为守护美好生活的宏大图景。

舞剧《破冰》的艺术价值,在于它证明了舞剧艺术的无限可能。它以题材破界拓展叙事疆域,以身体叙事激活动作的表达潜能,以美学重构贴近真实的力量,最终让禁毒英雄精神获得可触可感的艺术表达。当舞台上的曙色穿透黑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优秀舞剧,更是艺术直面现实、映照精神的勇气。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张铭: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