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三代养驼人森巴提·麻的尼也提。”这是她自我介绍的第一句话,眼中满是自豪。斑驳的驼铃依旧能发出清脆的声响,哈萨克族用牛角做的地毯还收藏在家中,老物件讲述着老一辈养驼的点点滴滴。
森巴提·麻的尼也提是乌鲁木齐市达坂城人,家中三代移民扎根在这里。这里海拔1000多米,空气纯净,阳光充足,碱性草场富含矿物质,是个养骆驼的好地方。爷爷辈和父辈养驼时,也会挤一些驼奶,卖钱来养自己的孩子,那时挤奶靠双手,送奶靠双脚,奶香飘不出戈壁。骆驼就是崎岖戈壁滩上行走的“奶罐”,也是牧民最得力的交通工具。对于哈萨克族而言,骆驼算是一个吉祥物,孕产妇不能吃驼肉,但是可以喝驼奶,驼奶中不仅有高营养,其中还蕴含着对新生儿的祝福。
家中骆驼。照片由森巴提提供
森巴提·麻的尼也提从小就和骆驼一起成长,觉得小骆驼也十分可爱。长大后在普通话交流上帮了家里不少忙,逐渐接手养驼的事业,家里人也给予了她全力的支持和帮助。“一直在外面上学,很多事都不懂,有些事情看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就这样一步一步在家人的教导下逐渐成长起来。”森巴提·麻的尼也提提到。
现在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加入了叶然山骆驼养殖合作社生鲜乳收购站,从传统的放牧养驼到现在利用现代化技术养驼、挤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一代将养驼事业越做越大。合作社成立初期仅有9峰挤奶骆驼,如今骆驼存栏量已达500峰。
森巴提·麻的尼也提介绍产品。鞠秀琦摄
2014年左右,森巴提·麻的尼也提以及合作社的同伴意识到,随着骆驼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引进现代化技术。“很早之前就听说牛可以用机器,为什么骆驼不能呢?于是我们就去内地找挤奶机,节省时间也能产更多的奶。”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在采访中提到。
不过,技术只是赋能,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在养驼中仍保持初心,产出高品质的奶还是要从骆驼本身习性出发:关注到骆驼只会喂养自己的孩子,在养殖中运用母骆驼和小骆驼分开养的方式,为了方便挤奶又将母骆驼和小骆驼进行数字标注配对,省时高效的同时又大大提高了驼奶的产量;了解骆驼有每天在外活动至少三公里以上的习性,在合作社内搭建了活动区,在平时挤奶前也会将骆驼放出去;重视环境对骆驼的产奶量以及品质的影响,坚持让骆驼自己到山的附近吃天然牧草、喝雪水,这样挤出来的驼奶没有腥味怪味,十分的鲜甜浓郁。
当年家中放养的骆驼。照片由森巴提提供
除此之外,叶然山骆驼养殖合作社生鲜乳收购站还与金驼乳业等有资质的企业合作,研发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比如驼奶粉、驼乳饮品,既保留了营养,又方便储存运输。还通过拍小视频、发朋友圈,逐渐打出自己的品牌,现在也在乌鲁木齐葛家沟有了专门销售驼奶的专卖店。产业越做越大,生活也越来越好。提及对下一代的期望,森巴提·麻的尼也提说道:“希望下一代也能从事养驼,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她),可能到了下一辈会有更多的技术。”
在摆满各种驼奶制品的桌前,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倒满一杯杯鲜甜的驼奶招待客人:“小时候生病的时候就喝驼奶,希望驼奶也能祝福每个人身体健康。”
从驮铃叮当到车轮飞转,从提桶送奶到全程冷链,变的是生产方式,不变的是对骆驼习性的敬重。新一代驼羔颈下铜铃晃动,这铃声终将融入更广阔的时代交响,而牧人与骆驼的约定,始终刻在博格达峰之上。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鞠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