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一列满载2500吨新疆棉纱的货运列车从沙湾市乌兰乌苏站鸣笛启程,直抵广东佛山。这趟呼啸而去的班列背后,是新疆铁路以钢轨为针、运力为线,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织就的物流锦绣,更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顶层设计破局,织密乡村振兴“运输网”。新疆铁路部门紧扣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战略部署,打出“重联合、强营销,重配套、提效率”组合拳。在南疆创新铺画阿克苏至长三角、喀什至珠三角两条图定乡村振兴班列线路,实现20余个到站全覆盖,推动班列常态化开行超200列,让“散装货源”聚成“产业洪流”。新疆铁路部门还通过优先调配适装车厢、强化短驳衔接等举措压缩各环节作业时间,大幅提升了全链条运输时效,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物流支撑。
一线精准服务,打通物流运输“梗阻点”。新疆铁路部门围绕“全产业链做强做优”目标,定制物流方案,针对北疆企业分散特点,组建专班赴石河子、奎屯等地“一对一”驻厂,从装车到运输全程追踪,让棉纱出疆如快递般可查可控。以前,企业走公路运输棉纱,要经过多次转运;如今通过棉纱班列不仅实现了直达,还将运输时间从14天缩短至6天,物流成本更是直降三成,让新疆棉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整合零散货运,打造合力发展“粘合剂”。立足破解北疆棉纺产业“散弱小”困局,新疆铁路以奎屯—石河子产业走廊为轴心,整合23.4万吨分散货源,编织跨区域“万吨级棉纱方阵”,实施公转铁扩圈行动,将辐射半径延伸300公里,把玛纳斯县、沙湾等卫星产区纳入高效路网,通过集约化运输组织,实现单位能耗降低25%,吨·公里物流成本压缩15%,让中小棉企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作战”。
当棉纱班列在乌兰乌苏站整装待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货物位移,更是新疆铁路以“物流通道”撬动“经济走廊”的战略突围。从南疆乡村振兴图定班列,到北疆棉纱定制快车,一条条钢铁动脉正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助力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变。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韩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