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第十届(2025)科学数据大会“科学数据与可持续发展”在新疆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大会旨在深化科学数据汇聚应用创新生态建设,强化科学数据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作用,推动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加速数据与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
本次会议由国际科学理事会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办,由中国信息协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情报统计学会、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联合承办。
大会现场图片。照片由活动方提供
大会开幕式由CODATA中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孙德刚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厅长阿布力米提·伊力,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副处长于汉超,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肖文交,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大会报告。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高影响力数据论文榜单》发布仪式。在与会专家见证下,110篇高影响力数据论文正式发布。数据论文作为新的一种数据共享模式,聚焦科学数据的描述与共享,不仅为科学数据确权,而且通过同行评议保障了科学数据质量,彰显了科研新范式中科学数据的重要价值.
《中国高影响力数据论文榜单》发布仪式。照片由活动方提供
本届大会突出的亮点,一是议程高度凝练创新,分会设置强调交叉融合,由上届40余个精简整合为12个主题分会,促进深度交流;二是首次选址新疆,吸引了来自北京、辽宁、甘肃、贵阳等全国多地代表参会,对提升新疆科学数据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科学理事会数据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秘书长胡良霖表示,本次大会将有力推动新疆科学数据工作发展,通过跨学科交叉,让科学数据更紧密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他强调,新疆不仅是国内区域协作的重要支点,更是面向中西亚国家的桥头堡,大会将促进国内科技力量服务新疆,并通过新疆辐射带动与中西亚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
分论坛安排。照片由活动方提供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研究员围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与可持续发展”作大会报告。他介绍,本次科考聚焦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关键领域,获取了大量珍贵的实地数据和样本。张元明指出,科学数据与科考实践相辅相成,利用历史科学数据指导考察规划、查缺补漏、聚焦重点;运用科学方法分析一手资料,为后续科研、大模型训练与建立提供坚实基础。
张元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新疆尚未建立自治区级的数据中心。我们期望以第三次新疆科考为基础,整合前两次科考数据,并汇聚各行业部门的业务数据,加快建设步伐,力争三年内建成该中心。”
张元明所长接受采访。郭贝宁摄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科学数据在驱动科技创新、支撑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迈出新步伐,为新疆乃至全国的数据驱动型科研范式变革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郭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