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一早,新疆霍尔果斯市亚欧西路街道索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退休职工徐丽丽已经和她的调解搭档开始梳理当天的纠纷线索。作为街道“索伦徐姐调解室”的金牌调解员,她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
面对街道人员往来频繁、商居交融的特点,亚欧西路街道创新推出“索伦徐姐调解室”调解品牌,汇聚了像徐丽丽这样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模范等“五老”力量。他们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邻里情谊,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润滑剂”。
不久前,一处商住混合楼内就发生了典型纠纷。楼上住户漏水,浸坏了楼下商户的货物。商户索赔心切,住户维修拖延,双方争执不下。徐丽丽接报后,立即与调解员一同上门。她一边安抚商户情绪,解释相关法律常识;一边协调住户尽快维修并合理赔偿。经过她耐心细致的沟通和依据事实的调解,双方当天就达成了和解协议,商户的损失得到及时弥补。
亚欧西路街道商住混合、人员流动性大,物业管理、噪音扰民、租赁合同等纠纷时有发生,给社区治理带来不小压力。
为此,街道将调解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末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仅设有温馨的调解室,还配备了线上法律咨询终端。遇到疑难法律问题,调解员可一键联通司法所或驻点律师,通过视频连线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指导,确保调解依法依规进行。
在亚欧西路街道,这样的源头治理探索还有很多。各社区积极推行“网格+调解”模式,整合社区民警、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物业等多方力量,组建了多支特色调解小分队。同时,依托居民微信群、线上议事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的早发现、快响应。
亚欧西路街道地处口岸城市,针对辖区内外贸商户集中、涉外因素偶现的特点,街道特别强化了双语调解能力,并建立了“商居共治会”机制,定期组织商户代表、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及相关部门协商议事,共同制定文明公约,将矛盾预防在前。
目前,“索伦徐姐调解室”拥有像徐丽丽这样的核心调解员12名,他们活跃在社区一线。据统计,今年以来,由他们成功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占街道相关纠纷总量的60%以上。各社区调解室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调解方法,“一室一品”的服务模式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亚欧西路街道一线焕发生机。
“调解工作就是搭建信任的桥梁。”徐丽丽常说。而亚欧西路街道的目标,正是通过无数个“徐丽丽”的努力,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成为亚欧西路街道的生动实践,持续擦亮“索伦徐姐调解室”这块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为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的霍尔果斯贡献基层力量。(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高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