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也是今年入伏第三天。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地表温度能飙升至60—70摄氏度,热浪与沙尘交织,环境极为恶劣。
前一日,一场强沙尘天气突袭,给穿越沙漠的220千伏轮南塔一线安全运行带来威胁。国网巴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五班迅速响应,顶着高温与漫天沙尘,踏上了这条“电力大动脉”的巡检之路。
国网巴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员工穿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巡视220千伏轮南塔一线。
热浪裹着沙粒扑面而来,在沙漠中每走一步,鞋子都会深深陷进沙土,抬腿时细沙又顺着裤管、鞋口灌进来,体力消耗成倍增加。输电运检五班巡检小组负责人张超和同事头顶烈日,正徒步对220千伏轮南塔一线开展保电特巡,确保沙尘天气后输电线路可靠运行。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有“死亡之海”之称,维吾尔语意为“走得进,出不来”。这里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悬殊,进入7月后,白天气温轻松突破35摄氏度。
国网巴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员工穿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巡视220千伏轮南塔一线。
他们守护的220千伏轮南—塔中—且末输电线路,全长512.16千米,如一条钢铁巨龙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轮台县220千伏轮南变电站出发,一路向南延伸至沙漠腹地的且末县220千伏且末变电站。这是我国穿越沙漠距离最长的220千伏输电线路,更是保障塔中地区油气开采、且末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电力大动脉”。
迎峰度夏期间,国网巴州供电公司组建了2个巡视小组,同步对这条沙漠输电线路开展保电特巡。其中,输电运检五班负责220千伏轮南—塔中线段运维。该线路2010年投运,全长264.16千米,共有729基铁塔,80%位于沙漠区域,是整条线路中运维难度最大的一段。
巡检人员运用无人机进行精细化巡检。
“最近沙漠气温越来越高,大风沙尘天也多,容易出现塔基被掏空、掩埋导致杆塔倾斜的隐患。我们用‘无人机+人工’的方式加密巡视,就是为了及时消除隐患。”张超说。
2020年大学毕业后,张超加入国网巴州供电公司,成为输电巡检队伍的“新兵”。从2021年起,他跟着师傅艾合买提·托乎提巡视这条沙漠线路,成了沙漠巡检的第二代电力“守护人”。五年来,他既传承师傅总结的沙漠巡检技巧,又学习无人机巡检技术,不断提升巡检效率。
巡检人员通过无人机查看铁塔金具是否完好。
当天,巡检人员先操控无人机,对靠近沙漠公路的铁塔和导线进行飞检。“有了无人机帮忙,一天能巡检50基铁塔,效率提高不少。”张超说,“但沙丘会遮挡信号,每段只能飞7至9基,就得开车往前挪;无人机拍不到的死角,还得靠人工徒步检查。”
“沙漠巡检和别处不一样,沙子软、气温高,走几步就喘。我们总结出‘骑着沙梁大步走,背风斜坡不能过’的口诀,既能省体力,又能保安全。”巡检人员图尔荪江·吾舒尔笑着说。
巡检人员从绝缘鞋中倒出沙子。
巡检中,他们发现726号铁塔上方多处螺丝松动,需立即处理。巡检小组迅速上报并制定方案,图尔荪江·吾舒尔主动请缨登塔——他先敲击铁塔判断松动位置,随后系好安全带攀爬而上,有条不紊地紧固螺丝。
作为组长,张超在塔下仔细检查安全工器具,反复叮嘱作业注意事项,还不时用望远镜紧盯塔上动态。直到整个紧固作业完成,他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输电运检五班巡检人员吐尔逊江·吾舒尔进行登塔作业。
沙漠流动性强,现场还发现铁塔一侧塔基被黄沙掩埋,另一侧塔基的防腐漆已裸露。他们立刻用铁锹、坎头曼清理积沙,又用麻袋装沙土加固塔基。张超介绍:“流动沙漠里,大风容易掏空塔基。今年5月我们就集中清理过线路,还在60基易受侵蚀的铁塔周围种了草方格,专门防风固沙。”
“铛铛铛……”敲击铁塔的声音在沙漠上空回响,仿佛在告诉这片亘古沙海,这群沙漠输电线路的守护者又来了。输电运检五班每10天至少巡线一次,每年在沙漠里徒步超千公里;节假日保电时,还会加派小组、加密频次。“越是过节,越要守好岗,电网稳了,大家才能安心用电。”张超望着远方的银线说。
消缺任务结束后,巡检人员喝几口凉水、啃几口干馕,拍掉身上的沙土,又继续向前方的铁塔走去。在浩瀚沙海中,他们像一叶叶小舟,守护着深处的铁塔与银线——在“生命禁区”里与恶劣环境抗争,将可靠电能送向千家万户,点亮沙漠边缘的万家灯火。
漫漫黄沙中,一串新鲜的脚印延伸向远方,也把光明带向了更远的地方。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王骞 仲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