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新疆沙湾7月25日电 盛夏时节,塔城地区沙湾市广袤的田野与繁忙的水利工地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2025年时间过半,沙湾农业交出了一份以重大基建夯基、规模经营聚力、智能科技赋能的亮眼农业半年成绩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水利工程建设筑基稳粮仓
作为沙湾市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项目之一,沙湾市志旭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项目(水利工程)建设正酣。这项总投资达11040.94万元的中型水利工程,聚焦水安全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改造沙河子引水渠9.71公里、垫坝渠首一座、海子湾引水渠道7.79公里,以及修复海子湾水库泄水渠2.352公里。
沙湾市志旭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项目建设现场。刘宇翾摄
据最新工程进展显示,项目已累计完成土方开挖7360立方米、土方回填5530立方米、现浇混凝土389立方米、模板安拆3058平方米、施工临时道路铺设12000立方米、抛石填筑5640立方米,总体施工进度已达22%。沙湾市志旭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焦勇琦表示,工程旨在通过改造渠首保障泄洪安全,全面提升引水、输水能力,计划于2026年2月全面竣工。
项目建成后,将为金沟河镇、商户地乡、老沙湾镇等乡镇总计30.51万亩耕地提供稳定可靠的灌溉保障,显著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其效益将延伸至下游灌区及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压力,为区域水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大数据赋能规模化经营
位于沙湾市金沟河镇兴奋村的新疆仟朵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自2020年11月成立以来,已成为驱动沙湾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关键力量。该联合社由沙湾市及石河子市五家种植型合作社(包括两家国家级示范社)联合组建,成员出资总额500万元,开创了“兵地融合、统一经营、独立核算”的创新模式。
新疆仟朵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张俊岭介绍道:联合社整合耕地面积12万亩,直接服务农户超3600户,覆盖棉花、小麦、辣椒、花生等多种作物。规模化经营大幅提升了农资议价能力,通过统购统销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着力构建覆盖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并推行标准化的农事、农机作业规范,为成员社及周边农户提供专业支撑。
张俊岭介绍联合社农机。刘宇翾摄
据悉,联合社成员农户收入普遍高于本地同行业传统农户20%以上,实现每亩增产增收超300元,切实共享了发展红利。2021年,联合社服务性营业收入已达120.3万元。
同时,大数据技术应用贯穿联合社全产业链运营,在开展超宽膜等农技试验和制定国家行业标准过程中,注重数据积累与分析,为技术优化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联合社也在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工具进行生产风险评估和定价。2024年,联合社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的3000亩棉花收入保险试点,正是基于对历史产量、气候、市场等数据的分析,有效降低了规模化种植的自然与市场风险。
智能装备驱动精准农业
现代农业科技,特别是智能化、信息化装备的深度应用与推广,是联合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联合社高度重视配套农机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在推广4.4米超宽膜种植技术过程中,针对性加强了对智能化播种机、中耕覆土机、残膜回收机等关键装备的研发与适配改造。这些改造确保了超宽膜种植模式的高效精准落地。截至目前,相关配套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已基本完成,为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坚实的装备保障。
张俊岭介绍道:“比较有代表性的‘鹤出T3000’机器人,可持续作业16小时,用药节省70%,单台机器人每小时作业量可达216亩,配备双电池组可昼夜连续作业,效率远超传统农机。”
“鹤出T3000”机器人在田间作业。刘宇翾摄
联合社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其通过农机招标引入先进装备,并广泛应用物联网传感设备,对农机作业状态、位置、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为实现农机标准化、精准化作业提供数据支撑。并融合卫星遥感(天)、无人机监测(空)和地面物联网传感器、智能农机(地),构建起立体化的植保监测与防控体系。该模式显著提升了病虫害预警能力和防控作业的精准度与效率。
从夯实水利命脉的施工现场,到广袤田野上轰鸣的智能农机,再到支撑决策的农业大数据,沙湾农业正以坚实的基建、创新的联合模式、前沿的科技应用,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半年答卷”。新疆仟朵联合社的实践表明,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是提升产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路径。随着水利工程的加速推进和科技应用的持续深化,沙湾农业的未来发展动能更加令人期待。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刘宇翾)